如何評估2013年度公司員工關系狀況?
2013年度公司員工關系狀況到底如何呢?中規(guī)中距吧,只好這么形容。結果從何得知,有以下幾個評估思路,且聽我細細說來。
一、首先,是企業(yè)員工滿意度的調查
1、滿意度調查分為薪酬待遇滿意度、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及其他滿意度調查
2、滿意度調查工作的開展流程:前期調查內容(問卷調查表)的設計、與公司高層領導及員工的溝通(意見換?。⒄{查對象的選取、調查問卷的發(fā)放及填寫、收集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處理調查結果及反饋。
3、調查內容有哪些?薪酬待遇滿意度調查方面的內容包含:薪酬體系制度、薪酬發(fā)放及時性、薪酬設計公平公正性、假期、節(jié)假日福利及其他福利的發(fā)放、水平層次等;工作滿意度調查內容分為:工作內容、工作環(huán)境、工作壓力、工作強度、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與晉升、提拔機會等;其他類滿意度調查有對企業(yè)文化的認可度、組織目標的設計、信息溝通、公司決策參與度等等。
二、其次,勞資糾紛如何處理
今年在員工關系方面處理的還是相對不錯的,沒有發(fā)生一起勞資糾紛或勞動爭議,也沒有其他惡性事件發(fā)生。若真要細加回顧,雞毛蒜皮之事也有,譬如說員工之間的打架事件也倒是有那么一兩起,不過處理得當,沒有造成事態(tài)升級,據分析,員工之間的矛盾無非就兩點原因,基本是因為“工資”與“工作安排”,心里的積怨深了,遲早會爆發(fā),這個與平時主管領導對員工缺乏關心有極大關系,所以現在也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凡是員工有打架行為的,主管領導會受到連帶的考核責任。此外,還有工傷賠償的協(xié)商今年也有,沒有爭吵,沒有謾罵,我就不說是糾紛了哈,這個事情基本上是這樣的,雙方在賠償款項上存在有一定的異議,作為企業(yè)方,始終堅持按工傷賠償條例去執(zhí)行,但作為員工方,因為是老職工的關系,再加上受傷后覺得自己對家庭的“貢獻值”小了很多,心理也極不平衡“若是不受傷,肯定能創(chuàng)造比工傷賠償費用更多的財富”,鑒于這樣的原因,企業(yè)邀請了有資質的律師作為第三方幫助協(xié)商解決。
三、如何改善員工關系
我認為古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改善員工關系應遵從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重要原則。關系不是維系的,也不是管理的,而是經營的。
譬如有以下幾個細節(jié):
1、首先,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以加強溝通為主要思路。加強溝通與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
2、其次,減少員工之間的差異化,尤其是工資福利方面。干部吃肉員工喝湯、干部休息睡床員工瞌睡站崗、干部請假不扣一分一厘,員工病假照扣不誤;諸多現象都是造成企業(yè)員工關系惡化的主要因素。在這些細節(jié)方面企業(yè)可能不能夠完全摒除,但要力圖減少。
3、增多“員工參與”的機會,減少“口頭說民主,暗地私做主”的現象;
4、慎重處理員工之間的糾紛。員工之間或員工與企業(yè)間出現糾紛后,這“糾紛”就成為了企業(yè)全體員工眼光的焦點,在不調查事實情況前就下定論或者各打五十大板,必然傷及人心,惡化企業(yè)形象,甚者處理事情不能秉公辦事,更為眾人所不齒也。
5、驅除企業(yè)文化假口號,加強員工關愛才是真。電話里“啊,員工,你來,我關愛你一下”、會議上“天冷了,我們要關愛員工”...實則,會后恩澤的雨點也沒見到一滴。
說到員工關系,從對象來看,內部包括領導與領導、領導與員工、員工與員工、員工個人自己,外部包括公司員工與周邊各單位員工;從內容來看,有勞動關系、離職處理、滿意度、意見投訴處理、會議培訓氣氛、勞動糾紛、社區(qū)關系等;從類型來看,有融洽型、緊張型、半融洽半緊張型;從時間來看,有工作關系、業(yè)余關系等;從環(huán)境來看,有部門之間、部門內部之分;從關系來看,有同事型、友誼型、一般型、敵對型等。
在某些公司領導看來,員工關系特別是中高層之間不能太融洽,不能讓他們牢牢抱成一團,否則容易團結起來干出損害公司利益的事,而且還“神不知鬼不覺”的;應當讓他們有一定的利益沖突,形成相對勢均力敵的二派或多派,他們之間的分歧或爭斗,站在上面的人容易看得清,以便及時找到平衡他們關系的舉措。這樣的看法或做法是基于長期的工作實踐總結出來的,有其合理性,但應當將這種沖突關系控制在一定程度或范圍內,否則就會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尤其是處在這些利益團隊里的員工,更好站好隊,應當以公司利益、法律倫理為出發(fā)點,不做損害公司或員工利益的事,否則,在許多事情面前就會出現:云里霧里、不知所云、成為槍手、惹火燒身。
我認為,員工關系狹義來講就是公司內部所有員工之間的人際關系,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不是我們常說“潛規(guī)則”、“辦公室文化”嗎?大家都曾經讀過《杜拉拉升職記》吧……,好了,不說遠了,下面,我從顯性和隱性兩大主要方面來總結一下公司在2013年的員工關系情況。
1、 員工關系顯性表現。
也就是說,員工關系的情況可用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整體量化或描述,是我們平時能夠看得見或經過整理匯總后能綜合表達出來的,下面具體分析:
(1) 勞動合同全部簽訂。可以講,圍繞勞動合同建立的勞動關系可以很大程度反映員工關系的情況,不管是福利待遇、勞動條件,還是職位變遷、違紀處理,都會成為員工關系的主要話題。我們的勞動合同,采用統(tǒng)一版本,在參考當地勞動部門格式外,根據公司或特別崗位需要,在補充條款方面做了特別規(guī)定,與員工進行協(xié)商同意后確定相關內容?,F在,員工在入職一個月內是全部簽訂勞動合同的,派遣員工必須與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后方可辦理入職手續(xù)。今年來看,還未出現因勞動合同制訂流程或條款不合法產生的糾紛,也未出現應當簽而不簽勞動合同的情況。只要全員簽訂勞動合同,因勞動關系產生的員工關系問題就好解決、就容易受控。
(2) 被動離職情形減少。員工離職特別是被動離職,即因為不能接受公司福利待遇、升降職或加降薪、食宿條件、同事關系、領導管理作風、績效考核等原因,員工不得已而選擇離職的情況,從這些離職原因上看,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出公司在員工關系方面的情況的。經過我們統(tǒng)計,截止目前,被動離職的員工比去年同期減少53人,下降7%;從具體的離職原因看,因同事、領導關系處理不好而離職的有138人,占全年所有被動離職人數的20%左右,比去年降低10%左右。這與我們加強對各管理人員提高管理藝術、注重管理技巧的培訓有一定關系,也與我們加強對員工的投訴處理有關。
(3)員工關系滿意度好。針對員工關系滿意度,我們每月初都會對上月的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按照中高層、中間層、普通員工1:2:4隨機抽取210名員工進行調查,設計了領導關系、同事關系、部門合作、團隊精神、交流溝通、問題反饋、分歧處理、外部關系等8道封閉式問題,設置“滿意”、“不滿意”非此即彼二選一的答案。從前11個月情況來看,平均滿意度達到 83%左右,在不滿意方面,主要對“外部關系、部門合作”兩項表現不滿意。
(4)員工意見處理及時。我們設置了員工意見箱、總經理信箱郵箱、員工代表會、員工面談等收集各級員工意見,每月中旬第一個工作日、每月下旬最后一個工作日召開以上會議或收集相關意見,由HR部門匯總,根據意見處理歸屬部門提交相關部門或領導制定改善措施,明確改善期限、責任人等,經領導審批后給予公示,并于下次會議時通報。針對所有員工意見,我們都保證在期限內給予及時回復或處理,大家對這樣的做法十分滿意,雖然對某些意見處理結果有一定疑問,可進入下一輪問題處理流程,如此PDCA循環(huán)式的意見處理方法,讓員工們比較滿意。但是,如此的堅持需要HR部門、公司領導和各部門能力合作、鼎力支持,否則是難以持久的。
(5)各種會議氣氛融洽。在對各種會議氣氛的調查中,多數被調查的會議主持者或參會者都選擇了“融洽”,只有個別同事選擇了“一般”。我認為,各種會議氣氛的融洽度,能從很大層面映襯出公司員工關系的狀況,你看:高層會議,是副總以上人員參加的,如果他們之間融洽,則會帶動下面的部門長,其影響是很廣很深的;部門間會議,如果部門長之間關系嚴重分歧,甚至在會議上堅持己見、互不相讓,或者進行人身攻擊、對人不對事,也將帶動各自己部門對著干或相互配合度降低,部門間員工關系緊張;部門內部會議,如果員工關系較好,會議氣氛必須融洽,許多需要協(xié)商的問題都會在會下商量好后,在會議給予公開或強調,而一般不會出現在會議上臨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那樣既費時又難以討論出結果來。所以,良好的會議氣氛可以帶動公司員工融洽關系的建立,推動企業(yè)文化的順利形成。
(6)索要二倍工資糾紛。今年,生產部門1名男工,因公司周二與周日進行了調休,向部門領導索要周日上班二倍工資,因部門領導對規(guī)定解釋不清和言語問題,導致該員工揚言到勞動部門投訴,用人部門請求HR部門處理。經查,本次調休安排,生產部門只在大會上進行了通知,未形成書面通知張貼,該員工認為自己并不知情,經過HR部門召開員工代表會議,并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讓該員工心理上得到了某種滿足,他最終同意不再索要二倍工資,并在會議紀要上簽了字,但經過此事后,該員工幾天后便提出了離職,經過了解,原因是“怕自己以后被領導穿小鞋”。
(7)大鬧車間離職處理。今年,生產部門有1名女工,據她所講,原來受到現場管理人員較為粗魯的語言對待,累積到今天終于爆發(fā),她在其工位現場大聲叫嚷、謾罵管理人員、要求公司總經理出面找她談話,經生產管理、HR部門規(guī)勸都不予理睬,導致現場幾百員工無法正常工作、不得不停產而轉移到食堂休息。由于該員工屬派遣員工,公司一邊通知派遣公司派人前來處理,一邊報警110。經民警給予講解其行為厲害關系后,才勉強答應離開現場到員工休息區(qū),可仍無法與HR部門或公司其他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完全聽不進任何解釋,只想與總經理交流。后經派遣公司人員及該員工母親勸解,才勉強答應先下班回家休息、平靜心情。據其母親講,當時下班是到了當地一家精神病醫(yī)院,因為其小孩曾經出現過類似情形。可第2天,該員工獨自1人帶著床上用品準備來公司廠區(qū)休息,在保安的勸阻下,圍著公司廠房大吵大鬧,公司派人前去協(xié)商,仍不理睬,一個勁只要總經理出面,經過一段時間,見無人答理,就撿起石塊砸爛了公司不少窗戶,由于我們不能對其采取任何身體接觸行為,于是通知派遣公司和其母親將其再次接走,至今未再回來過。隨即,我們將其退回派遣公司,據派遣公司后來說,與其終止了勞動關系,還賠了四千多元才了事。當然,損壞公司窗戶一事只能由我們自己承擔。此事發(fā)生后,我們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總結在管理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包括招聘工作應當注意的細節(jié)等。
(8)社區(qū)政府關系改善。可能是國別不同、習慣有別,公司高層多數是日本國籍,對國內政府官員已然形成的“吃拿卡要”作風十分不滿,在環(huán)保發(fā)證、消防檢查、過年過節(jié)等,都不會給這些部門請客送禮,他們認為:情愿花錢進行整改,也不會送錢給這些人。有人說得好:他們可能記不住有誰送過禮,但一定記得有誰沒有送過。所以,公司近些年,與社區(qū)、政府部門的關系一直處得不是太好,由于我們是當地引進的重點企業(yè),一般政府部門雖然不敢把我們怎么樣,但我們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也就“那樣兒”,有時辦起帶來,才知道有“多么難”啊。
唉,同志們,憑一人之力能夠挽回已然形成的習慣嗎?畢竟別人手中有權,沒有相關批文要從事正常的生產經營行為是比較麻煩的。經過多年的“較力”,公司領導已經認識到“入鄉(xiāng)隨俗”的重要性,在某些方面,逐漸放開了,有時還主動提出“找找社區(qū)、聯絡聯絡政府某部門”搞些活動,對此,我只想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 員工關系隱性表現。
以上員工關系顯性表現,不管是較滿意的地方,還是勞動糾紛或需要改善的地方,基本都是員工“8小時”內的情況,基本都是在面對正二八經的正式工作或事情時表現出來的情況,那其余16小時的業(yè)余表現怎么樣?這埋藏在“冰山”下面的情況對“冰山本身”是起著支持、托起的作用的,所以應當給予適當的重視和研究啊,這些隱性表現,我認為有:
(1)小團隊現象。8小時以外,哪些人經常走在一起、都做了哪些事、愛說哪些話,對員工關系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這些情況,HR部門或公司領導都要有自己的“助手”或“眼線”,要有人提供這些真實情報,并不完全采納,僅做某些決策時參考和借鑒。
(2)牢騷或真言。許多員工都需要在輕松、沒有什么戒備的情形下才能完全表現自我,表達真實的內心世界,特別是針對那些性格稍微內向的員工更是如此。所以,我認為,員工在業(yè)余時間游玩聚餐時,說的真心話、發(fā)的牢騷話都是其內心的真實表達,不在乎正確與否,只想真實記錄或匯總,公司則應當發(fā)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切不可給予這些吐真言者“穿小鞋”或“打擊報復”。真言牢騷不好聽、難入耳,可都帶有幾分理的,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應當信之、聽之。
(3)外部的交流。有人說過我們是“丑陋的中國人”,還有人說過我們是“一個和尚挑水吃、二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還有人做團隊培訓時喜歡用“美國、中國、日本人”三個團隊來比擬,最終是我們得分最低。這些說法或例子,不足全信,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一些問題,在我們公司員工關系上,不應只重視內部員工關系的建立和處理上,也應注重外部員工關系的建立,特別應注意公司與社區(qū)、與政府部門、與周邊企業(yè)員工的交流和合作,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員工的視野、拓展人際關系,而且可以借鑒別人好的經驗和做法,使內部員工關系建立更加良性循環(huán)。
俗話說,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有十指、長短有區(qū)別,牙齒與舌頭還經常打架,這都是說,事物之間是有區(qū)別的,要友好相處并不容易。
對我們公司而言,員工因國別、性別、年齡、經歷、學歷、習慣、愛好、體質、成長、環(huán)境、任務、目標、需求等不同,只是因為自己的某種目的或想法,暫時走到一起來,因在公司工作或生活不得不與其他員工相處,暫時放棄或收回一些個性、愛好,有的人可能放棄得不徹底,就難免與其他同事在交流交往中出現“磕磕碰碰”,這些都是正常的,關鍵是對待、處理這些“磕碰”的態(tài)度或方法,是放任自流還是順勢疏流,是強力堵隔還是耐心引導,采取怎樣的員工關系處理方法就會收到相應的效果,我們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