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烈夫:備課把好十道關(之八)
一、前面我們共同探討了備課需要把好的七道關,概括一下就是第一關:審定課題,思考聚焦;第二關:了解需求,盡量溝通;第三關:收集素材,多多益善;第四關:急用先學,攻克難點;第五關:篩選資料,歸納整理;第六關:謀篇布局,設計大綱;第七關:鑲嵌內容,價值為首。有人會說,通過這七道關,我們所準備的培訓課已經(jīng)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還不行,還要做到臻于至善——盡管不存在盡善盡美的事物?,F(xiàn)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能夠起到臻于至善作用的第八關:邏輯調整,預測時間。
什么叫邏輯?理論上講有兩個涵義,一個是指思維的規(guī)律,一個是指客觀的規(guī)律性。僅就邏輯思維而言,它要求我們培訓師在認識過程中和幫助學員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要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方法來反映現(xiàn)實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以抽象性為特征,拋開具體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因此也叫抽象思維。
我們所說的“邏輯調整”,就是要對已經(jīng)準備好的“培訓大綱”進行符合思維邏輯的調整。為什么要調整?因為培訓大綱是制作培訓課件(包括講義、PPT、必備的演示工具、教學道具等)的總體思路。如果大綱的思路紊亂或不符合一般邏輯關系,那么,課堂上的培訓就會更亂。如果說論文是嚴謹?shù)模俏覀兊呐嘤栒n應該是另一種形式的更加嚴謹?shù)摹罢撐摹?。只不過這篇“論文”的時間性和空間性更強。它要求培訓師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空間之內用很強的邏輯性把它“朗讀”完成。而且這種“朗讀”不是照本宣科,它需要采取若干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去調動和激發(fā)學員的學習熱情,去吸引和引導學員的學習興趣,去促進和啟發(fā)學員積極思考。如果再把“邏輯調整”做個比喻的話,是否應該這樣說:就是把一顆顆散落的“珍珠”用一條“金線”串聯(lián)起來,然后再把這條“項鏈”戴在“美女”的脖頸之上。這里的珍珠就是您還沒進行邏輯調整的而必須要采用的培訓內容,這里的金線就是您的邏輯思維的線索;這里的項鏈就是用邏輯思維串聯(lián)起來的總體培訓思路。哈哈,至于美女嘛,應該是我們的學員,當然也包括我們培訓師自己。
簡單地說,邏輯調整一般要注意五大環(huán)節(jié)。一是每節(jié)課之間的邏輯關系,要講求連貫性和銜接性;二是整個課程的順序關系,說白了就是先講什么后講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三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闡釋和講解;四是主要觀點的確立和論證;五是按照上述各種關系進行疏密得當?shù)膬热莅才藕徒?jīng)典素材和資料的處理。
預測時間素雖然很簡單,但也必須要講求相對精準。所謂精準,僅以一天的培訓標準時間來劃分,就是上午必須完成兩講,下午必須完成兩講。每一講的時間也必須在80分鐘之內完成。講與講之間的休息時間就是最好的時間劃分段。有的老師不講究這樣的時間劃分,隨意拖沓、延長或縮短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授課內容,其結果必然產(chǎn)生人為的邏輯混亂。需要注意的是,時間的劃分決定內容的劃分,上節(jié)課的內容最好不要延伸到下節(jié)課。今天的內容不要拖延到明天。在規(guī)定時間內講授預設的內容,這是對培訓師的最起碼的時間觀念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