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山東德州郵儲銀行
地點:山東省 - 德州
時間:2012/2/23 0:00:00
2012年02月23-24日,董博雅在山東德州郵儲銀行做《解放軍3A管理》內訓。
與郵政的結緣還得上述到11年前,博雅的第一場培訓就是郵政大客戶營銷精英培訓。
隨后與江西郵政合作多年,江西郵儲銀行也從2006年起合作至今。但也不能說我對郵政、郵儲銀行有多么專業(yè)的了解。
22日晚,陪我進餐的是德州郵儲銀行的人力資源總經理李總,他還是有點擔心。
23日開場一小時,熱場、調場,全體學員調動、互動了起來。我發(fā)現(xiàn)李總懸著的心稍為放輕松了下來。
上半場休息中,公司老大馬行長就有點激動了。休息間與我深談了起來。
兩天一晚的培訓中,我一再對馬行長說,中層干部內訓是難度很大的,難在中層干部都是“白骨精”。
“白骨精”不怕“唐僧”,甚至要吃“唐僧”(老師講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這也聽過了,那也聽過了。對的做了嗎?聽過的做到了嗎?)。老師在中層干部內訓中有點象“唐僧”的角色。
“白骨精”怕的是“孫悟空”!所以中層干部內訓,老大、公司高層一定要在位。特別是觀念、組織管理類課題。
感謝馬行長的全程全情參訓,甚至作為普通學員也是表現(xiàn)最好的。一再商議不可輕易發(fā)言,但馬行長還是多次忍不住談感慨。
兩位副行長(房行長、周行長)作為兩大軍團長,也是全程全情參訓,表現(xiàn)得極其出色。
要結束了,馬行長說,總結他就不發(fā)言了,要深思后再作深入理解布置。但真到結束時,馬行長還是沖到臺上發(fā)表了熱情洋溢地講話。
說要把董博雅聘為榮譽顧問、榮譽德州郵儲銀行一員。
當老師可能就兩天一晚時間,好朋友將會是一輩子。
感謝房副行長多次陪我進餐,感謝馬行長在百忙中陪我吃早餐。
感謝人力資源李總惜別時的熱情擁抱與激動的深情。
當老師容易,內訓壓力最大的是組織內訓的人力資源部。感謝人力資源部商經理、顏經理、孫老師。
回顧德州之行,總想總結點什么。但沒時間思索了。發(fā)現(xiàn)影響力集團網上有一篇文章,很有同感。博雅偷懶摘抄如下:
培訓,不但要關注“培”,更要關注“訓”?;蛘哒f要三分“培”、七分“訓”。博雅的方法是:教授+教練型培訓方式。
“訓”的重點在于改變習慣,改變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怎么改變?訓練,反反復復的訓練?! ≈袊髽I(yè)是越來越重視培訓了,但也越來越為培訓苦惱了。
為什么?因為重視培訓是希望通過培訓獲得效果,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偏偏培訓不聽話,不讓你實現(xiàn)效果,不讓你達到目的,豈不苦惱?
就拿很多人樂此不疲的拓展訓練來說,新奇古怪的游戲和培訓師的忽悠,讓所有人覺得好玩,覺得有意思。但意思和意義是兩碼事,3天之后回來,大家仍然在談論的是誰訓練時最糗,誰表現(xiàn)如何好笑,30天后也許還有人談論,但3個月以后恐怕連飯后談論也不具備資格了。我們對拓展訓練寄予厚望,是希望借此提升團隊合作精神,但在訓練時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一團和氣的人們,在工作中為何又回歸到互相扯皮、互不配合的狀態(tài)呢?
企業(yè)經常參加各種公開課,不管是外出學習,還是內部組織培訓,其結果都可以套用調侃語“聽著激動,想著感動,回去沒用”。經常聽到企業(yè)里的人說人力資源部組織的培訓沒有針對性,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空話一套,正如我們去聽大師的課,頻頻點頭,大師講得好,講得對,可回去后還是以前的做法,這樣的培訓就不叫好。廣告語怎么說?“做得好,培訓才是真的好”。
說著容易做著難啊。難就難在我們的習慣。我們的思維習慣認定先邁左腿走路就是對的,我們的行為習慣一走路就先邁左腿,你培訓說邁右腿如何如何好,我說是好,可是一走路還是先邁左腿,因為我的習慣使然。所以培訓的重點在于改變習慣,改變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怎么改變?訓練,反反復復的訓練。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圣人顯然是主張練習的,而且是時不時的練習。大教育家如是說,我等還有何疑慮?
衡量培訓的好與壞,要從四個方面去看,培訓后學員的反應,知識層面的提升,行為的改進,組織績效的提升。前兩個方面好辦,也容易做到,但后兩個方面足夠令培訓組織者撓頭。事實上,很多企業(yè)的培訓效果也僅停留在前兩個方面,這已經很不錯了,足夠培訓工作者驕傲了。但這還不足以讓企業(yè)老板滿意,因為他看不到行為的改變和績效的提升,所以培訓工作者說,這活兒難做,老板怎么也不認可我的工作業(yè)績。
也無怪乎他們?yōu)殡y,因為我們的專家們和培訓專業(yè)機構們不也就能做到那兩下子嗎?企業(yè)設計了一個很完滿的制度,規(guī)范了培訓的流程、獎懲、紀律等,設計了課程體系,也培訓了內訓師,還聘請了專家講課,但都僅限于“培”,就是“如何學,學什么,如何教,教什么”的問題,而不是關注“訓”的問題,如何將知識、觀念和技能轉化為行為,如何將行為引導向績效?!坝枴钡膹碗s在于,必須認真研究培訓需求,針對培訓需求設計課程體系,針對課程體系,不僅要設計教什么、如何教,還要認真設計學完之后如何改變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如何能夠讓學員反復練習,如何訓練那些與組織績效相關的習慣??梢哉f,每一個培訓都是一個項目,需要針對每個項目來設計其培與訓的方案,而不是設計一套培訓制度、做好一個培訓計劃、安排一次講課就萬事大吉。
看,活兒多著呢,培訓工作者需要很辛苦才能把培訓做好。也別怪他們,因為人手有限,職權有限。所以有職權的人得參與,培訓人手得夠,這也是企業(yè)的投入,不僅僅是培訓預算很充分就叫重視培訓了。有的領導會說“我非常重視培訓,所以你們一定要把培訓工作做好”,打住,需要修改一下人稱,把“你們”修改為“我們”,才算真正重視培訓。
說了一些題外話,還有一句不能忘:“培訓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培訓是萬萬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