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四十三)
經(jīng)文:
夬①:楊于王庭,孚號有厲②。告自邑,不利即戒③, 利有攸往。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④,為咎。
九二:惕號,莫夜有戒⑤,勿恤。
九三:壯于頄⑥,有兇。君子夬夬⑦,獨行遇雨若濡,有慍⑧,無咎。
九五:莧陸夬夬⑾。中行無咎。
上六:無號,終有兇⑿。
注釋:
⑴夬:卦名。有決斷之意。
⑵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在王朝庭上宣揚公布事情,竭誠疾呼有危險。揚,宣揚、張揚。
⑶告自邑,不利即戎:告誡自己封邑內(nèi)的人,不宜立即動武。邑,城邑。戎,兵,此引申為用兵。
⑷壯于前趾,往不勝:前腳指傷,前往不勝。壯,傷
⑸惕號,莫夜有戎:因恐懼而大呼,黑夜里有敵情。惕,恐懼。莫,即幕。戎,兵戎。
⑹壯于頄:傷了臉面,頄(kuí),顴。即臉面。
⑺君子夬夬:君子決然而去。夬夬,決然而去之狀。又說借為趹,為行疾之貌。帛《易》作“缺”?!叭薄惫湃私庾鳌叭ァ?,以文觀之當(dāng)以帛《易》為是。
⑻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獨行遇雨而被淋濕。生了一肚子氣。若,而。濡,沾濕。慍(yùn),怒,恨。
⑼臀無膚,其行次且:臀部無皮,行動趑趄困難。臀,臀部。次且,即趑趄,行動不便狀。
⑽牽羊悔亡,聞言不信:牽羊而行可無悔事,聞此言卻不相信。悔亡,即亡悔,亡,無。
⑾莧陸夬夬:山羊健行決為不滯。莧(xiàn)陸,古人多解,有說“莧陸”為草名者,有說獸名者,有說“莧”作“莞”。陸,作和睦者等。依《說文》解“莧”為“山羊細角者”。元、明講《易》者多從之,今亦依此說。
⑿無號,終有兇:無呼號,最終有兇。
今譯:
夬:在王朝庭上宣揚,竭誠疾呼將有危險。告誡自己封邑內(nèi)的人,不宜于立即動武,利有所往。
初九:腳前趾受傷,前往不勝,為有災(zāi)咎。
九二:驚懼大呼,黑夜有敵情,(但)不必憂愁。
九三:臉面受傷,有兇。君子決然而去,獨行遇雨而被淋濕,雖然氣憤,卻無咎害。
九四:臀部無皮,行動趑趄困難,牽羊而行則悔事消亡,聽者不信。
九五:山羊健行而去,由道正中行之無咎害。
上九:無呼號,最終有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