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不是守舊之學,不是酸腐之學,不是阻礙進步之學,不是刻板教條之學,不是僅僅讀經之學,不是沒有數理化之學,不是簡單的琴棋書畫之學。
國學是本立道生之學;國學是循經修道之學;國學是切己涵詠之學;國學是誠敬躬行之學;儒釋道醫(yī)武民間融合之學;國學是經史子集之學;國學是文武并重之學;國學是返本開新之學。
國學是一個中國這方土壤,已經故去的一切學術的總和,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繼承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國方式、中國氣派、中國思維的土壤,是中道之國的立命之基。不學國學,憑什么安身立命。
國學是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客的根基,是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見的活水源頭。
所有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所有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見,都要有源有本,不能亂了方寸,不能憑一己之力做事情——沒有經典之倫常大道的指引,沒有借鑒古今歷史的得失成敗和道術勢能的覺知去做事,步履維艱,寸步難行。
國學,一定要復興漢唐之前「文武之道」的傳統(tǒng),文以養(yǎng)德,武以歷事——文武雙修,智勇雙全。
國學的道理萬千,而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道——圣賢之道、太極之道、三極之道(立人極、太極、皇極)。
為什么要學國學,為了存心養(yǎng)性、修心煉性、明心見性、知心覺性。
學國學的目的是什么?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安身立命,本來就大道至簡。
學國學的方法如何?誦讀經典,建立圣賢參照系和超越常人的記憶力;經史同參,明了人的理想生活和實際生活;諸子選讀,看看中國智能幅度和廣度;文集閱讀,看血肉豐富的中國人具什么樣的精氣神。
學國學之后,成為什么樣的人?選兩段先賢所悟,略加修改,成吾之國學觀,奉獻給同道同修:
學圣賢之道,所為何事?而今而后,不后悔、不糾結、不迎想!
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貫中西之學,通達文武,立三極,智勇歸仁,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