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灃,王祥灃講師,王祥灃聯(lián)系方式,王祥灃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國易經國學大師、一學思想創(chuàng)始人、灃易堂掌門人、奇門金融戰(zhàn)法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王祥灃:梅花易數教學
2016-01-20 14233
對象
梅花易數愛好者
目的
熟悉及專業(yè)運用梅花易數預測
內容
 “梅花易數”之由來,相傳為麻衣、陳奇夷等一胍綿延傳下之秘法,后來成為北宋邵康節(jié)先生常用的〔心易神數〕。此數經邵先生傳下后,也使易學在占筮領域上,更有其重大的實用價值,也由邵康節(jié)后,才改名為梅花易數;其名稱的來源,相傳有一天,邵康節(jié)先生進入梅花園賞花時,偶然見兩只麻雀在枝頭上爭吵,后又見此二雀忽然爭枝墜地,邵先生看到此種現(xiàn)象,即運用其心經易數,認為不動不占,不因事不占,今見二雀無故爭枝墜地,怪哉!因覺有事而占之,隨后向園主說:明日當會有一鄰女來攀折梅花,請必叱責她,恐鄰女驚恐自梅樹跌下有傷足之虞,事后果然應驗。   后之學者因認為此卦例特殊,竟能斷出與卦題不相干之事情來,為別種占法所不及,才將此種斷法命名為“梅花易數”。   邵先生認為此種易數,是為先天之心學,太極者道也,因心即道,道即理,數由心生,故可于心里默演其數理,而預知吉兇禍福,故又名為心易,所謂人于心上起經綸。但徜若心不能靜,則不能決天下之疑耳,故也被誤解為易學難精,因自然界之一動一靜之間,皆有自然之理與數,只要隨時隨地動心起念,則五行生克之理即已具備,此時時吉兇之數即已定矣,所謂感而遂通之道〔佛曰:一切境緣孰非心生,三界輪回俱由自造〕故善卜者即可依此初念之動來占算,并預測其吉兇,此法因起卦簡便、靈活、快又準,用途廣功能多,故此術也多為歷代修行者所樂用,并助其參悟天道與人事。   “梅花易數”之運用于占卜方式,已由邵康節(jié)先生將古代的龜、蓍、擲錢起卦的繁瑣,又再一次的重大改革,再衍成簡化。、創(chuàng)新、靈活多樣化的方便法門,并可于心里默演其卦,不限于任何時空隨時隨地均可應用,其法雖只以本卦、互卦、變卦為其主要架構,但仍由機、象、理、數、占并行運用,并可從機象理數占中默參天地的消息,更要從占筮中靜驗萬物盈虛,可探陰陽于動靜之中,審爻象而知事物之幾微,此皆法自然之理,故可戚一念之觸機起卦占卜,或憑自然界的動靜起卦占卜,并可依人之出生八字或姓名起卦運用于算命上,與一般子平八字,紫微斗數法一樣來論命,可供談論占斷空間也很大,推斷姓名時,也不限簡體字的姓名、諸如英文或日文等姓名,也能推算其流年流月運勢好壞及事故,甚至可依每年的年初就能預測每年的景氣及局勢,不僅可運用于卜卦算命外,也可配合應用于風水、擇日、合婚、命名、購物等日常生活中,應用范圍極廣,不勝枚舉。也為梅花易數之運用于占卜上,又一次重大轉折突破,且其可再發(fā)揮的空間還相當多,一般有涉入此學者,都知道此術在占卜上的神準,且比其它占卜方式簡便,靈活、有趣,但千年來尚停留在傳統(tǒng)占卜的用途上,只是在功力深淺不同的區(qū)別,卻很少人知道此數也可應用在算命及推算大運、流年、流月等其它方面的功能上,以為與文王神卦的功能一樣,此乃將梅花易數再推至更完善占卜與算命方面的更上一層境界體系,也確定此學有待開發(fā)的功能尚很多,也具有實用開發(fā)價值,于是可借由卜易論命而解易,由解易而知含藏萬里的易學,以此知易道之大如是也。及知圣人于觀象系辭時之至艱至隱。           剛柔相摩,八卦相蕩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 一寒一暑……”   這一段的意思是接著上面來的,是研究《易經》八卦道理最重要的地方,這是指我們現(xiàn)處的太陽系統(tǒng),所帶領的星球世界中的物理法則,擴大一點來說,也可以說是宇宙運行的法則。懂了宇宙運行的法則,自然會了解人事,正如儒家所標榜的“天人合一”的道理,至于把這個法則應用到另一個太陽系統(tǒng),是不是相通呢?推測下來,大概也是相通的。   現(xiàn)在說的“剛柔相摩,八卦相蕩”,就是說我們人類所居住的這個太陽系統(tǒng)以內,物理的法則都由剛柔(這是兩個物質世界的代號)也就是陰陽,互相摩擦而產生。宇宙間,任何東西,都是由這兩個相反的力量,互相摩擦才生出來的,這是摩。至于八卦相蕩,開始時我們已經畫過八卦,為了解說的方便,現(xiàn)在需要先介紹一些關于《易經》的基本知識。   先說什么是《易經》?前面我們曾經說過,“易”就是變易、不易、簡易三個原則,這是漢代儒家提出來的解釋,這個解釋對不對倒是另外一個問題。究竟為什么叫作《易經》?這是根據漢朝一位道人魏伯陽——道家的神仙,又名火龍真人的說法來的。他有一本有名的著作叫《參同契》,朱熹一輩子不敢說對這本書已經研究通了。這本書是根據易理講修道的書,也就是中國所謂道家的鼻祖。在書中,他提到了“日月為易,剛柔相當”的話。我們看古文“易”字,上面是日的象形,下面是月的象形,把上面太陽下面月亮合起來,便是“易”字了。這個意思是說,《易經》這本書,是敘述我們人類這一個太陽系統(tǒng)的宇宙中,日月所運行的一個大法則,可見有關《易經》的定名,以魏伯陽的解釋為最正確??墒亲运纬角宄@幾百年間,很多人懷疑這個解釋,而日本人解釋的更妙,他們說“易”是一種動物——四腳蛇,也就是晰蜴,因為它的特征是善于變化,它棲在綠色的樹葉上,體色就變成綠的,棲在紅的花上,體色就變成紅的,所以“易”就是晰蜴。日本人對于我們的文化,有時候固然歪曲得很厲害,但有時也是很有趣很可笑的。他們還提出證明,說《易經》中有很多都是用動物代表的,如龍、象、馬等等都是,所以“易”就是易變體色的晰蜴。在幾十年前,我們中國的學者,也跟著日本人如此說,中國人把中國自己的文化弄得一塌糊涂,甚至說大禹是一條爬蟲,根本沒有大禹這個人。日本人這樣說,我們的學者也跟著這么講,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什么叫《易經》?到現(xiàn)在為止,大家考據討論的結果證明,還是魏伯陽對《易經》作的解釋最為正確,因為后來出土的甲骨文上,找到《易經》的“易”字,就是太陽、月亮的象形字,上下合在一起,就是遠古時代的“易”。照《易經》文化來看,我們的歷史,應追溯到兩百多萬年以前,我們現(xiàn)在自己號稱五千年歷史,那還是太謙虛了。兩百多萬年前的文化,“易”就是日月,可見“剛柔相摩,八卦相蕩”就是太陽月亮以內的宇宙法則。   明白了以上這些,現(xiàn)在我們再談八卦相蕩的問題。所謂“蕩”,如同蕩秋千一樣,一來一往。六十四卦就是八卦的一來一往,彼此相蕩出來的。以先天卦的方位來看,如以乾卦為標準,乾卦一蕩,與兌卦碰在一起,于是便成天澤履卦,反過來,兌卦一蕩,碰到乾卦,于是成為澤天央卦,乾卦如果蕩到另一邊,碰到巽卦,于是便成天風女后卦,無論以任何卦為標準,都是一樣。昨天報紙刊出,美國總統(tǒng)福特卜了一個卦說如何如何,靈不靈且不管,不過有時候拿來玩玩,或是心里實在不寧靜,生死存亡之間,來玩玩亦不錯。準不準呢?等于在事急時禱告上帝、拜求菩薩一樣,也可以在這中間找出辦法來,找出生路來,因而一下子精神便安定下來了,這也可以說是精神的最高寄托,但卻與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是依賴的,是把自己交給另外一種看不到的神,而卜卦則是可以在自己的智慧中解決問題,找到所應走的道路,這是蕩的道理,也與上面所說綜卦的道理一樣。   這里孔子研究《易經》的報告所謂“剛柔相摩”,是說這個物理世界的剛柔相摩,用現(xiàn)代語勉強解釋為堅硬的和柔軟的互相磨擦。譬如物理世界最柔軟的東西,老子常說是水。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諸子百家的思想,沒有不是從《易經》里出來的,如“塞翁失馬,焉知非?!钡冗@一套觀念,也都是從《易經》里面出來的。所以老子也說,“福者禍之所倚,禍者福之所伏?!倍际莵碜浴兑捉洝返乃枷?。我們研究了《易經》,再研究老子思想、孔子思想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天地間沒有絕對的,老子提到世界上最柔的是水,剛強的,終歸會軟化,水一滴一滴。都是軟的,沒有骨頭,風一吹就干了,可是不管是鐵板、硬石,年深日久,都會被這一滴水滴穿了。老子是在這個觀點上說水是最軟的,實際上照《易經》的道理,水還不算最軟,因為水還是有形態(tài)的,最軟的是沒有形態(tài)的,是空間,是這個虛空。那虛空有些什么呢?普通說來,虛空就是沒有東西。而《易經》的道理,和現(xiàn)代科學觀念一樣,認為虛空并不是空無一物,而是充滿了原子,我們的手在虛空中揮舞一下,虛空中的原子便都動了,發(fā)生作用了,這樣宇宙便已經受了很大的影響,好像是一顆小石子投到河里一樣,開始時只見到一點小波紋,這個波紋照科學的道理,慢慢擴大開去,一萬年以后還在擴充,所以任何一點的動,都會產生很大的力量??帐侨岬?,剛的可以被空摩掉,由這個道理說明剛柔相摩,是互相摩擦,并不是剛不及柔,有時候柔的東西也會被剛克掉,這是剛的成分較重的關系。         《易經》之要   《易經》之要,是明天地陰陽奇偶之理,以闡發(fā)造化之秘蘊,六十四卦網羅天地萬象,盡宇宙之事物。日本易學大師高島吞象先生曾說過:“《易》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是也。夫《易》以八卦,表萬物之原子,蓋萬物成于八原子之集合,故畫八卦而現(xiàn)形而上原子于形而下;重之以為六十四卦,以應萬象者也?!兑住分疄樽?,重合日月,并書之則成明字,謂從斯道則萬物無不明也。是《易》之所以名也。故大傳曰,《易》以:“知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狀”,知神之所為。見“萬物之情”,見“天地之心”。蓋人亦于萬物同成于八原子之集合,故性情動作,共不離其序次也。故一知造化之理由,則知其性之所基,若生死之說,進退存亡之際,陰陽消長之理,默識冥合,而活用之,得防禍亂與未萌,消災害與未發(fā)?!绷曇渍弋斆魅诵灾骸白哉\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明則誠是盡人性之誠,稟神明智慧之教?!吨杏埂吩唬骸澳鼙M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而與天地參矣?!泵鞔死矸娇芍赵滦浅郊笆篱g萬物之根源,實為習《易經》者之本源之要?,F(xiàn)今之所謂學易者,明了幾許《易經》知識,尚不研究人事之實際,不知人情之差異,單以爻測,不解占筮納甲之妙,不知象理數之深奧,空談易學行于六爻之間,實在為《易經》之學門外自鳴得意之徒,其實在是可笑之際。此種人物根本不知《易經》乃:“從性命之理,盡變化之道”,從而可“探索賾隱,以定天下之吉兇,鉤深致遠,預諭人事之悔吝”的。所以說《易經》是圣人所明重之道,是為君子而設,學習《易經》以卜筮列之與易經預測之法,就已經大違圣人之意。圣人作易開物成務,是以《易經》教化人怎樣修性養(yǎng)性,怎樣做人的原則,是以《易經》展示人事的吉兇悔吝,防于未然之前,而行天地之正道?!兑捉洝肥强审@天地泣鬼神之宇宙大道,焉能是一、二知卜者之臆測之玩也。           《易經》的三原則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 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里,第一秒種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么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了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被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廟里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边@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為“無?!?,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是講原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xiàn)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xiàn)象而名之為“無?!?。   (2) 簡易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里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xiàn)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xiàn);“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后,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里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么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jié)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系,空間的關系,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么復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么,《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盡管變的法則很復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復雜的現(xiàn)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后,就非常簡單了。   (3) 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