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禮,范志禮講師,范志禮聯(lián)系方式,范志禮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
51
鮮花排名
5
鮮花數(shù)量
范志禮:金剛經(jīng)32
2016-01-20 12912

金剛經(jīng) ◎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

【原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fā)菩提心①者,持于此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②?!薄昂我怨??”“一切有為法③,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④?!狈鹫f是經(jīng)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⑤,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注釋】
①菩提心:菩提舊譯為道,新譯為覺,就是覺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萌生了向佛覺悟的心思、念頭。
②如如不動:佛教術語,指達到了覺悟的境界。
③有為法:有所作為就有因緣結果,佛教認為這樣就永遠牽連不絕,無法覺悟,所以有為法就是指紅塵世界的一切思想感情言語行為。
④如是觀:像這樣看。
⑤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梵語,指在家修行的居士,男的叫優(yōu)婆塞,女的叫優(yōu)婆夷。

【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滿無量數(shù)世界的七寶來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fā)心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話,實踐此經(jīng),甚至只用四句偈語來實踐、讀誦,為他人演說,他的福德勝過七寶布施。那么,如何為他人演說呢?應無所住而演說,如如而不動。因為任何一切可以證取,可以說明的都是有為法,而有為法都如同夢幻泡影,本來不可取不可說,又如同水露,如同閃電,雖然呈現(xiàn)過,瞬間消失,不可取不可說,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jīng)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聽佛所說,大家都很歡喜,并且信受奉行。

【評析】
一切都在變化,因此一切都不真實,這就是“應化非真”。佛最后念四句偈語,是對《金剛經(jīng)》義理的概括總結??傊磺小坝袨榉ā奔匆磺屑t塵萬象,如夢幻,如泡影,如露水,如閃電,都是轉瞬即逝,也就是標目所謂“應化非真”,一切都是變化不居的,是不真實的。你懂得了這一點,你就看開了,你也就覺悟了,你就要修行,要向眾生講解這個道理,你就不再被世俗的功名利祿等所迷惑糾纏,你就不是一個心心念念只想到自己的自私的人和可憐的人,而是一個菩薩,一個佛了。菩薩和佛并不是神,而是每一個覺悟了的人。所以對佛的莊嚴身相也要破除,所謂不可以身相見如來。樹下誕生佛和須菩提通過對話講解《金剛經(jīng)》的方法是旋立旋破,講究“掃除”,從各個角度打破人的執(zhí)著心,闡明萬法皆空。但他們同時強調不能因此執(zhí)著于“空”和“無”,因為執(zhí)著于空和無就使空和無成了一種新的“有”,這就著了“空相”,仍然不能解脫,也就是說,“有為法”不能執(zhí)著,“無為法”也不能執(zhí)著。所以經(jīng)文中也有不少對“無為法”的破除,所謂不住“非相”,不住“斷滅相”。這就是所謂不沉頑空,不墮偏枯,不落兩邊。這樣,佛教特別是其中的禪宗,既說萬法皆空,但又并不完全否定現(xiàn)實,說萬法都是變動不居的,但萬法還是存在的,因此又強調要獲得覺悟不能離開現(xiàn)實的一切瑣細事故,說一切煩惱皆是菩提,一切世法皆是佛法,說平常心是道,吃飯穿衣就是修行。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覺悟了道理后要從自己做起,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本文來自【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線翻譯網(wǎng)https://www.ewenyan.com/articles/jgj/33.html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