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夸人不一樣》
作者:王澤仁
曹操,一代梟雄,文武全才,無論從哪方面來講,在歷史人物中,都算得上頂級水準。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軍事上,剿滅群雄,平定北方;經(jīng)濟上,興修水利,屯田墾荒;文學上,父子三曹與建安七子并列,代表了當時最高的文藝水準。幾乎完美無瑕,如果非得找點缺憾,估計也只能拿他的身高說事了,曹操僅一米六左右。
像曹操這么德智體美俱佳的全才,配上自己權(quán)傾朝野的勢力,很容易清傲侮人,甚至剛愎自用的。畢竟在完美優(yōu)秀人的眼里,其他人怎么都覺得不合格??刹懿俨⒎侨绱耍粌H自己很行,關鍵他還能做到讓很行的人都跟自己混。這一點,對于做領導的人來說,就非常珍貴了。曹操手下文臣武將,星列朝堂,不計其數(shù),且質(zhì)量奇高。由此,足見曹操用人有方,馭人有術(shù)。
曹操駕馭下屬的方法,手段頗多。毫不夸張的說,如在現(xiàn)代社會,他絕對是最佳CEO的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他常用的一種激勵下屬的方法,那就是贊美。曹操的贊美藝術(shù),簡直一絕。被贊的下屬,人人殫精竭慮、宵衣旰食的替他效命。
(一)
曹操挾天子定都許昌,命他的第一文臣荀彧推薦人才,荀彧向領導推薦了兩個人:一個乃是自己的侄子荀攸;另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嘉。
荀攸,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名門,處世沉穩(wěn)練達。曹操久聞其大名,一直未能謀面。而此時的荀攸正在偏鄙的大西南,任蜀郡太守,相當于市長了。曹操遂給荀攸寫了封信,大致內(nèi)容如下:
“荀先生,孤仰慕您已經(jīng)很久了,未能謀面,實乃憾事。如能受教先生,此乃孤三生之幸也!當今天下大亂,正是智謀之士,勞神費思,救民水火之時。而先生卻避處蜀郡,靜觀時變,為免太保守了吧?”
荀攸見信,感慨非常,能得遇明主,乃此生之愿。沒多久,曹操征他回京畿之地,拜為尚書,類似于部長了。一見荀攸,曹操喜不自勝,拉著他的手,徑直走向自己的辦公室,兩人一對一VIP交談,針砭時弊,縱論天下。荀攸每言,皆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曹操聽得是暗暗稱奇,嘖嘖稱贊。
談完出來后,曹操心中舒暢,意興紛飛,當著大臣荀彧、鐘繇的面,夸道:“公達,非尋常之人。我能與他共商大事,天下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諸位讀者想想,假如您的領導初次見面,就這么夸你,您能不傾盡所有、盡心竭力的為他效勞嗎?
曹操把荀攸留在自己身邊,任為軍師,替自己出謀劃策。荀攸跟隨曹操,征戰(zhàn)南北,奇計百出;但為人低調(diào),行事周密,從不居功。曹操曾在多種場合,都對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贊他大智若愚,人品高潔,多謀善斷,忠誠正直等等,功勞僅次于荀彧。
后荀攸在曹操征討孫權(quán)時,于途中去世,可以說的上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了。每次說起荀攸,曹操都會傷心落淚,對其深感懷念!
(二)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因天下大亂,遂隱居在家,于21歲時,曾去拜見過袁紹,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一位可托之主,畢竟此時的袁紹,四世三公,家底子厚,且名貫天下,實力不是曹操可比的。袁紹對年輕的郭嘉也確實尊重,禮敬有加。但都是假把式,不過是要裝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罷了。
郭嘉何許人也!待了幾十天,對袁紹的真面目早已徹底了然。他認為:袁紹此人,性格上,色厲內(nèi)荏,好謀無斷;為人上,鼠目寸光,拘于成見;做事上,繁雜混亂,主次顛倒。并斷定:跟著這樣的領導混下去,別說建功立業(yè),將來能保住小命就算不錯了。遂當機立斷離開了袁紹,繼續(xù)賦閑在家,等待時機,更尋明主。臨走時,還順便勸了下袁紹的兩位謀臣:辛評、郭圖;希望他們和自己一起遠離袁紹,避免禍患。但這二位就沒有郭嘉英明了,他們選擇留下。
郭嘉這一待就是6年,直到27歲,時運來了。那就是,恰在此時,他的好朋友兼老鄉(xiāng)荀彧向曹操推薦了他。因郭嘉年紀尚輕,并長期隱居,未曾入仕,故名氣不大。不像諸葛亮,宣傳工作做得好,人未出山,已聲名遠播。
曹操對郭嘉不甚了解,但他相信荀彧的眼光。遂召見郭嘉,與他單獨對談,共論天下大事。郭嘉字字珠璣,句句經(jīng)典,觀點獨到,論述精辟,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曹操拍案叫絕,大贊道:“助我成就大業(yè)的,必定是先生您??!”各位讀者再次想想,假如您的領導初次見您,就給您這么高的贊譽,您能不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替他賣命嗎?
郭嘉這么些年來,唯感今日算是遇到知音了,兩人聊得是酣暢淋漓。出來后,郭嘉不由得感嘆道:“這才是我的真主子啊!”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遴主而仕。古代才智之士,能遇到一位賢主明君,那也是一生幸事啊!不久,曹操推舉郭嘉為司空祭酒,也就是軍事參謀。這樣,郭嘉就可以常待在自己身邊,不離左右了。
郭嘉出身寒門,不拘小節(jié),放蕩形駭。他的行為經(jīng)常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滿,出身名門的陳群尤其看不慣,參奏郭嘉行為失檢。曹操卻能包容他,認為郭嘉是位特別的人才,需要特別的對待,不能用常理拘束他。不僅如此,曹操和郭嘉的關系真有點像劉備和孔明,君臣相交,如魚得水,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只差臥則同眠了。
郭嘉輔佐曹操十余年,算無遺策,助曹操擒呂布,平袁紹,定河北,滅烏桓,震威遼東,統(tǒng)一北方。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笨上У氖?,天不假年,郭嘉在北征途中,因操勞過度,加上日夜行軍,氣候惡劣,水土不服,患病去世,年僅38歲。
郭嘉在曹操一眾謀臣中,屬于年輕一輩,曹操本欲將后事托付給他,誰料郭嘉英年早逝,竟走在自己前面了。曹操嚎啕大哭,悲不能止,傷心自己喪失了一位曠世奇佐!
后曹操赤壁大敗,撤退途中,感慨悲嘆,大呼:“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足見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澤仁曰:“吾嘆服曹孟德之馭人也!其與臣下初次晤面,坦誠相待,簡要美言,發(fā)自肺腑,即收士心,披肝瀝膽為其效力。何其高明哉!嗚呼!馭人之術(shù)多矣。贊美之方,不過其一,然幾人能運之自如耶?其要惟一‘誠’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