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老師總喜歡問學生:懂不懂?。學生也習慣性地回答:懂!到底,什么才算是「懂」,可謂見仁見智,但只要對心贏銷有所了解的朋友,則清楚我們一直在強調,培訓沒有用!我們也一直在強調,心贏銷不是培訓機構,如果一定要與培訓掛鉤,我們寧可說自已是訓練機構,因為,培訓只是讓你知道,訓練才能讓你做到。為客戶打造一支有戰(zhàn)斗力的正規(guī)軍,才是心贏銷成立商學院運營中心的本旨目標所在!
如此,你就能理解,為什么心贏銷在強調即使是鞋服零售店店長也要經受TTT訓練,也能理解,為什么心贏銷一直在堅持無法達到心贏銷中級零售督導標準(店務稽核型--業(yè)績提升型--經營指導型)的人員就沒有資格報名參加零售培訓師(TTT)的訓練,諸如此類貌似違背整個行業(yè)主流做法的動作本意,其中的邏輯很簡單而又清晰:如果你都不會賣衣服,你當然就沒有資格去給人培訓銷售技巧;如果你都不會做動線規(guī)劃,你當然就沒有資格去給人做陳列培訓…
否則,你又只是一個王語嫣而已,當然你可以混得很好,因為相對于市場更多的半個王語嫣,你有優(yōu)勢,只是,這種優(yōu)勢,究竟還能維持多久?!
在這里,為大家提供懂不懂的三個層次的檢驗標準:
1. 會說,而且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2. 會做--能真正落實在實際工作當中
3. 會升級--能在現(xiàn)有基礎上更新升級
下面給大家詳細解釋說明:
1. 會說--而且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如果看了書,或上了培訓課,問他學了什么,他還只是依據(jù)書中的原文或課程中講師的原話,原原本本地搬出來,不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表述,簡言之,說的話連自已都聽不懂。那么,我敢肯定地說,他根本不懂。有很多人,什么4P、4C、陳列、動線、分銷、團隊、目標管理、店務管理、整合傳播…這些名詞成天掛在嘴邊,但要他說個所以然來,卻又說得不三不四,就是這種情形。
準備要上臺當培訓師/講師的朋友也應注意,當你在準備授課教案的時候,必需要求能夠用自己的話來闡釋授課的內容,不能照本宣科;當你能夠用自己的話,很完整地將課程主題表達出來,才能代表你是真正地融會貫通。一開始說得不好,沒有太大關系,以后可以慢慢改善;但在準備課程教案的時候,一定不能不懂裝懂。胡適先生說:「發(fā)表是吸收的最佳利器」,道理就在這里,為了要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你必需真懂,真的理解。這是「懂」的第一個層次。
2. 會做--能真正落實在實際工作當中
終端如此,如果你學習了心贏銷的全套色彩技術,你當然會明白目前市場主流的所謂XX色彩機構、四季色彩理論在實戰(zhàn)中是如何的脆弱,以及前幾年大旗鼓主推的五彩T恤為什么成為庫存的原罪;如果你學習了心贏銷的雙輪驅動嵌入式商學院運作技術,你當然會明白為什么全國巡回培訓熱鬧卻不叫好,以及不培訓還安心一培訓全跑;如果你學習了心贏銷的商品企劃與風格系數(shù)技術,你當然會明白目前市場主流的設計師為什么在大量的下崗…
就象我們一起在強調,就算你能把心贏銷的服務流程四大模組六大環(huán)節(jié)二十九個動作倒背如流,能夠把終端門店業(yè)績九大關鍵指標滾瓜爛熟,你光會說不會做,如果不能在企業(yè)運營中加以落實,就算是說得頭頭是道;那么,理論還是理論,對企業(yè)不可能產生什么價值。說白了,學得再多,懂得再多,也都沒用。
如果你已經到達「懂」的第一個層次,你應該想辦法將你學到的知識,有效溶入工作實踐當中,將知識轉化為行動,這才算到達「懂」的第二個層次。
但要特別注意,這不是讓你隨變亂套,不是哪天看了書上寫得不錯,你就拿來硬套在工作上頭。對專業(yè)理論誤植誤用的結果,反而可能會帶來料想不到的負面效果。實戰(zhàn)中有很多這種例子,幾年前全國在搞TQM【全面質量管理】,結果很多企業(yè)搞得「全面質量下降」,成本反而提高。這不是TQM不對,而是搞TQM的人可能連「懂」的第一個層次都沒有達到,根本不可能有效真正溶入工作實踐當中。另外,ERP也是個相同例子,很多公司最近幾年都在開始準備導入ERP,明白上述道理,也就能知道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
3. 會升級--能在現(xiàn)有基礎上更新升級
所謂「懂」的第三個層次,也就是除了能說、會做之外,更要能夠應變、改革、創(chuàng)造與升級。對企業(yè)而言,這已經不是單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企業(yè)組織的整體問題。產業(yè)環(huán)境一直在變化,我們要有足夠的應變與改革的能力,才不會被市場淘汰;要有足夠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保持競爭優(yōu)勢。當然,話是這么說,但這一點卻是很難做到,特別是發(fā)展得不錯的公司,它越容易依賴過去的成功經驗,而所謂的「組織慣性」也就越大。很多大規(guī)模的企業(yè)集團,到后來逐漸喪失競爭優(yōu)勢,道理也在于此。
快速發(fā)展中的品牌總部/區(qū)域公司/終端門店,如要避免步入后塵,在這個階段,就要確立朝向「學習型組織」發(fā)展的方向。對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領域,都至少能夠達到前述「懂」的第二個層次;真的能夠理解,真的能夠運用,漸漸的形成一種求知求實的文化。即使是每天只抽出時間學習十分鐘,多一點「組織智慧」,少一點「組織慣性」。達到第二個層次的人越多,公司要達到第三個層次的目標,也就越容易。
很多公司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從事人員教育培訓的工作,但成效究竟如何?大家聽完課程之后,興奮個兩三天,究竟有沒有用?聽了課以后,是不是真的理解?是不是能夠將上課所學內容導入實際的工作之中?這是關鍵所在!
當然,如果只是應付應付公司的政策,反正要我聽課我就去聽課,走的是形式主義,那就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別人在進步,而你就相對地退步,一定會被淘汰。企業(yè)本身也是如此,我們的競爭者一直在進步,如果我們原地踏步,也會被市場淘汰?。?/span>
什么叫做「學習型組織」?很難!雖然目標立意很好,但畏苦怕難,好逸惡勞,恐怕是人性構成中很重要的部分。大家都說要學習,要上進;但是到頭來,像“王語嫣”的不少,只?!白炱ぷ印钡模€更多一些。
在國內,管理諮詢和專業(yè)培訓,基本上是不分家的;或者說,一提起“管理諮詢”,就優(yōu)先想到“培訓”。這種現(xiàn)象,或許也是前述人性構成的直接反射;或許因此,也才會有前文提到的“市場主流”。
上海心贏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創(chuàng)始人、奶牛老師、總教練劉金平
巽風堂商業(yè)數(shù)碼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規(guī)劃師 陳琦曜(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