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寫文章。一只狼走了過來,問:"兔子啊,你在干什么呢?"
兔子答曰:"寫文章。"
狼問:"什么題目?"
兔子答曰:"《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的》。"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領進山洞。
一只野豬走了過來,問:"兔子你在寫什么?"
答:"寫文章。"
問:"題目是什么?"
野豬不信,于是同樣的事情發(fā)生。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獅子在一堆骨頭之間,滿意地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
題目:《員工能力的大小,關鍵要看你的老板是誰》
思考點滴:
其實很多時候員工所付出的努力和平臺大小很有關系,同樣的付出在不同的平臺上產生的價值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那句話:選擇大于努力!可問題是很多人不會選擇,甚至選擇錯誤。當選擇錯誤的時候,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因此,要想選擇正確,就得知道你要的平臺和老板的背景,這點直接決定了你借力的質量。
[故事第二集]
這只兔子不小心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的朋友,于是這消息逐漸在森林中傳播。
獅子知道后非常生氣,他告訴兔子:"如果這個星期沒有食物進洞,我就吃你。"
于是兔子繼續(xù)在洞口寫文章
一只小鹿走過來,"兔子,你在干什么?。?quot;
"寫文章。"
"什么題目?"
《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的》。"
"哈哈,這個事情全森林都知道啊,你別胡弄我了,我是不會進洞的。"
"我馬上要退休了,獅子說要找個人頂替我,難道你不想寫這篇文章的兔子變成小鹿么?難道你不想成為森林里萬物敬仰的明星嗎?"
小鹿想了想,終于忍不住誘惑,跟隨兔子走進洞里。
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xù)寫文章。
一只小馬走過來,同樣是事情發(fā)生了。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獅子在一堆骨頭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
題目是《銷售人員如何發(fā)展下線為老板創(chuàng)造效益》
思考點滴:
當你決定把一件事情告訴朋友時你得確定他不會走漏風聲,不要輕易相信他的自制力和你一樣(因為人都有好奇心),如果非要告訴那么你必須想好一旦消息走漏后你所做的補救措施或者說你有沒有能力承受消息走漏后所帶來的風險,否則還是閉嘴好些。
人在天地間,誘惑是難免的。能否擋得住誘惑不是你在清醒時說了算的,因為每個擋不住誘惑的人在當時情況下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一切的誘惑都源自一個“貪”字,要做到不貪,當止則止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關鍵是你能否認清自己想要的和別人給你的之間的距離。
在員工與老板之間,你始終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價值創(chuàng)造者,這個過程你可能是一小部分價值的享有者,但記住,只是一小部分。當你給老板所貢獻的價值小于你享受的價值時,也就是你該走人的時候。老板可以暫時允許你所貢獻的價值小,但不允許你貢獻的間接價值也小。當你的貢獻價值小,并沒有間接價值做補充時你就該考慮哈利波特式的問題了:活著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
[故事第三集]
隨著時間的推移,獅子越長越大,兔子的食物已遠遠不能填飽肚子。
一日,他告訴兔子:"我的食物量要加倍,例如:原來4天一只小鹿,現在要2天一只,如果一周之內改變不了局面我就吃你。于是,兔子離開洞口,跑進森林深處,他見到一只狼。
"你相信兔子能輕松吃掉狼嗎?"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獅子在一堆骨頭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
題目是: 《如何實現由坐商到行商的轉型》
思考點滴:
從兔子角度考慮不斷開拓新市場,不斷挖掘新的商業(yè)模式是打開僵局的好辦法。當你實在想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走出去吧!也許漫無目的地走,會讓你找到靈感。從狼的角度思考:好奇心害死狼!當你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要發(fā)生時,背后肯定隱藏著你所不知的殺機,兔子還沒蠢到明知送死還要去找狼。有時候懸殊很大的競爭,最后的失敗往往是由于大意。
[故事第四集]
兩年過去了,獅子已經長得很胖了,
由于長期缺乏鍛煉,吃了就睡,它的體態(tài)已經很臃腫了。
一日:獅子決定出去散散心,
突然發(fā)現由于前段時間雨季,山石滾落,現在的洞口大小只能自由進出幾只兔子,它的身體根本無法出去。
兔子站在洞口,手叉腰間大聲說道:“這一天我等了很久了,今后你得什么都聽我的,否則別想讓我給你弄吃的?!?br />獅子聽候無奈地說道:“好吧!只要給我吃的,什么都可以”
獅子低頭時發(fā)現了兔子的論文題目:《戰(zhàn)略決定高度——論兔子是如何借力獅子的》
思考點滴:
眼前的利益往往讓人迷失未來的方向,當衣食無憂時也是危機四伏的時候,時刻保持危機感才不會讓獅子走到今天的盡頭。對于兔子來說它的戰(zhàn)略就是為獅子設計一個衣食無憂的場所,并借助獅子的威名來提高自己在森林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真可謂是煞費苦心呀!同時也得上懂天文,下曉地理,還得精確算出雨季的時間。這個過程可謂忍辱負重,只要最終的控制權掌握在手里,它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故事第五集
時間飛快,轉眼之間,兔子在森林里的名氣越來越大,因為大家都知道它有一個很歷害的老板。而且知道它的能力可以控制一只獅子!這只小兔開始橫行霸道,欺上欺下,沒有動物敢惹。
它時時想起和烏龜賽跑的羞辱,于是它找到烏龜說:"三天之內,見我老板!"然后揚長而去。
烏龜難過的哭了。
這時卻碰到了一位獵人。烏龜把這事告訴了他。
獵人哈哈大笑。于是森林里發(fā)生了一件重大事情。
獵人披著獅子皮和烏龜一起在吃兔子火鍋。
地下丟了半張紙片歪歪扭扭的寫著: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還有強中手??!
思考點滴:
得意不可忘形,在取得成功時不要忘記你的根是什么。一旦忘記了你的本質,你的曾經,暴發(fā)戶的思想就會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思想會讓你迷失自己,揮霍無度。這樣的成功頂多算是小成,離大成很遠!真正的大成是在你成功后能讓更多的人受到恩惠,能夠為社會、為人類、為自然貢獻更多的價值。就像周星馳那句名言:人應該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故事第六集]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森林里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兔子吃狼的故事似乎快要被大家忘記了。
不過一只年輕的老虎在聽說了這個故事后,被激發(fā)了靈感。
于是他抓住了一只羚羊,對羚羊說,如果你可以象以前的兔子那樣為我?guī)硎澄锬俏揖筒怀阅恪?nbsp;
于是,羚羊無奈的答應了老虎,而老虎也悠然自得的進了山洞。
可是三天過去了,也沒有見羚羊領一只動物進洞。他實在憋不住了,想出來看看情況。
羚羊早已不在了,他異常憤怒。正在他暴跳如雷的時候突然發(fā)現了羚羊寫的一篇文章——
題目是:《想要做好老板,先要懂得怎樣留住員工》
同樣的商業(yè)模式不適合所有的人。隨著時間推移,機會成本也在增加!盲目把舊的經驗移植到今天的工作環(huán)境當中,失敗是難免的。正確的做法是如何利用經驗并結合當下的經濟環(huán)境做出改良性的方案。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在借鑒中學習,在模仿中完善。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鶴寧只希望通過簡單的道理讓大家明白管理中的技巧,讓你在輕松幽默的環(huán)境中體驗管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