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營銷:與媒體戰(zhàn)略合作,主動引導輿論
隨著臺式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甚至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各種各樣網絡終端的普及,人們看新聞的方式有了很大改變。電視機、收音機、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已經不再是獲取新聞的唯一途徑。這就為網絡營銷提供了一個渠道——新聞營銷。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有價值的新聞來制造話題,吸引社會公眾的注意,提高企業(yè)知名度,塑造企業(yè)良好形象,最終促進銷售。
1. 重視網絡新聞的強大影響力
一條熱門的網絡新聞,差不多能夠引爆整個網絡。它能夠憑借平臺的實力、網絡的傳播力和互動性,引導社會輿論,引導消費時尚。網絡新聞可以說是讓企業(yè)更廣泛、更有效地傳遞信息的絕佳方式。
網絡新聞對大眾有強大的影響力。它既有官方的一面,內容比較正統(tǒng),同時,還有傳統(tǒng)新聞不具備的特質,在傳播方式上有創(chuàng)新。它會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信息的同時,達到宣傳和推廣的目的。
(1)網絡新聞具有強大的公信力
平時上網的時候,我經常到那些知名的門戶網站看新聞,因為這些網站注重口碑,基本上不會提供虛假新聞。
網絡新聞的公信力來自于網絡平臺的公信力。新華網、人民網、新浪、搜狐、網易等網絡新聞平臺的公信力是在長期發(fā)展中積累起來的,在網絡上有比較高的權威性和信譽度。
真實、客觀地報道新聞,是新聞公信力的必備條件。像《人民日報》,從來不刊登不良廣告。他們這樣做,一是要對廣大讀者負責,二是要避免這種不良信息影響自身的品牌形象。
(2)網絡新聞具有猛烈的傳播力
在“神九”發(fā)射當天,新浪網制作的專題頁瀏覽量超過當天所有報紙讀者的總和。在這次新聞報道中,這個專題頁綜合了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傳播手段,不僅有平面的,還有3D視頻展示。此外,頁面還開通了微博和“留言評論”板塊,和網友進行互動。這就是網絡新聞的傳播力,這種傳播效果是任何報紙、雜志都無法達到的。
網絡媒體的傳播,不受空間限制,不受時間限制,可以夸張點說,互聯(lián)網有多大,網絡媒體的傳播空間就有多大。一些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媒體,一旦跟互聯(lián)網“聯(lián)姻”,人氣暴漲,瀏覽量直線上升,知名度大幅提高。在這種影響力面前,傳統(tǒng)媒體只能乖乖投降。
(3)網絡新聞具有極強的時效性
網絡的時效性有目共睹,這一點是傳統(tǒng)媒體難以比肩的。
報紙最短的周期是天,長一點的是周,在這么長的時間內,新聞早就過保質期了。報紙有一個出版周期,需要組稿,需要印刷,需要打包。其他的新聞傳播渠道也需要相對比較復雜的準備時間。
網絡新聞則不然,很多都是以分、秒來計算的,它所需要的只是一臺電腦、一個鼠標,輕輕點擊一下,就可以把消息送上網絡。比如,2008年5月12日,新華網最早發(fā)出了關于汶川大地震的快訊,16分鐘以后,中央電視臺才播出了第一條地震消息,而最快的報紙也只能是當天的晚報了。
(4)網絡新聞具有高度的互動性
無論是看電視、看報紙,還是聽廣播,我們都是在被動接受信息。網絡則沒有這么多限制,登錄之后,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如果愿意,還可以對這些內容發(fā)表評論,和其他網友對某個話題進行交流。
網絡新聞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很多網站都設有“讀者評論”、“留言簿”、“網上雜壇”等板塊,方便與網友交流。而且,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傳播者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主導,作為受眾的網友,他們對網絡新聞的評論同樣會影響新聞的傳播。
(5)一定要和媒體結盟
一些做營銷、做公關的經理們,經常感到困惑,他們不知道如何與媒體打交道,怎樣才能整合媒體資源,與他們結成戰(zhàn)略性合作關系。而這對任何一個企業(yè)來說,都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因為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因為一件什么事情引發(fā)一場始料未及的災難。
對于媒體,很多人都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企業(yè)離不開媒體,需要借助媒體的影響力,借力得當,事半功倍;恨的是一旦操作不當,媒體就會大肆渲染,讓企業(yè)萬劫不復。有的企業(yè)甚至對媒體嚴防死守。其實,大可不必像防洪水猛獸一樣“防火防盜防媒體”。我們完全可以借媒體的力,來推廣自己。
企業(yè)都應該有幾家關系不錯的合作媒體。當我們有了好點子、好活動的時候,我們需要有媒體幫忙宣傳報道。拿我自己來舉例,如果我和誰見面了,去了哪家企業(yè)做培訓,都會找媒體報道一下。這不僅是提升企業(yè)品牌形象的一種方式,在關鍵詞優(yōu)化方面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與媒體建立聯(lián)系之后,我們要經常和媒體溝通,及時了解最新的媒體動態(tài),比如對方下一個階段的主題規(guī)劃、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等,以便根據(jù)這些內容組織營銷活動,提前準備好相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