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遙遠的西方,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里根,在他的《國情咨文》中曾經引用《老子》這樣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他指出,治理一個國家,不能政令多變,要保持國家的穩(wěn)定,這就和煎小魚一樣,既不可隨意翻動,又要把握火候,這樣煎出來的魚兒才能色香俱全。那么這種思想,是怎么遠涉重洋傳到西方的呢?一本來自東方的《老子》是怎么去影響這位西方的美國總統(tǒng)的呢?
實際上,西方第一個《老子》是1842年,巴黎出版的由于斯坦尼斯拉斯.朱里安翻譯的;此后德文本、英文本等多種版本問世。
問題是中國人天天浸泡在道德經智慧中卻感覺不大,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無論識不識字,都會用老子的句子,卻不知道出自何處。正如最近一個網絡調查顯示出來的,受訪的小朋友都知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器晚成”這樣的詞,而當記者問“你們知道這是誰說的這句話嗎?”,小朋友們卻搖頭說不知道。
真是奇怪了,中國人天天說不覺得,名人老外一說卻掀起一個追老子的小熱潮, 大概里根也就會這么一句。難道現(xiàn)代中國人真的是崇洋媚外,忘記祖宗之流嗎?
這豈不是很可怕?豈不是民族的悲哀?
懷著一顆敬仰老子, 弘揚老子,學習老子的心回來,就是想大聲疾呼“拯救地球的智慧在2500年前有個叫老子的人寫的道德經中!悟懂道德經, 一通百通!” 可回音很小,莫不是還沒到時候? 難怪老子說“大道甚夷,而民好經”,“知我者希, 則我者貴”,“吾道甚易知, 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70)。。。
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