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學者很早就已經覺悟到書寫與個性之間的潛在關系。早在西漢,揚熊就寫到: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當代書法家也大多有心正則筆正或字能書寫情緒的看法,可見,我國自古就有了筆跡學的基本思想,認為筆跡是心,意,情,性綜合的表現(xiàn)。到了現(xiàn)在,有了漢字筆跡學的實證研究。而在美國,3000多家公司已經把筆跡分析法用于形形色色的商務中。在歐洲和以色列的一些地方,筆跡學已被當作心理學的一個分學科,列入大學課程中。聯(lián)邦德國80%的大公司,以及瑞士和以色列等國,半數以上的公司都把筆跡分析即作決定人選和職位的安排、調整的一種必要手段。
那么,筆跡分析是什么原理呢?不是有全憑人的主觀詣斷,不科學呢?
一、筆跡分析是一種投射技術。筆跡產品反映了作者長期以來形成的書寫習慣,而這種書寫習慣與作者的視覺,動作協(xié)調,情緒,注意,思維,乃至個性和能力等心理活動相關,其中含有很大的信息量值得我們去研究,它比傳統(tǒng)的投射測驗的信息量大得多。
二、筆跡是人們潛意識的一種行為。著名的精神學家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指出了,人的絕大多數行為是由潛意識決定的。筆跡書寫的動作和人的其他動作一樣并不雜亂無章,都有其自身規(guī)律。書寫無數次重復的動作已經成了無意識的,自發(fā)的和不經自我分析地做出的。在筆跡書寫時,書寫者意識注意的中心是在文字的規(guī)定結構上,而筆跡線條無任何約定俗成的規(guī)定性,制造筆跡線條的主動觸覺同樣無任何規(guī)定性,書寫者無意于用筆跡線條去表達與他人交流的含義。人們都通常注意到文字規(guī)定的結構和文字的內容,而筆跡書寫的線條不是我們意識控制的中心,它是在未受意識影響的個性心理的無意識暴露的同時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記錄。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筆跡線條的雙重無意識,即筆跡線條既是無意識的表露,同時又是可供觀察的無意識記錄。因為對筆跡線條本身書寫者和他人都不把它作為交流的形式,它是一種非社會性的動作,它完全按照書寫者個人的習慣和適應性進行,由于社會規(guī)則不對它進行干預,這種自我中心動作得到了充分的寬容,享有充分的個性。
三、大腦是筆跡形成的物質基礎
筆跡是人類書寫活動的結果,書寫是大腦的反射活動,大腦是筆跡形成的物質基礎。書寫的產生是客觀世界的各種刺激作用于視覺、聽覺和其他感受器,并由相應的傳人神經傳到中樞——大腦,經大腦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綜合分析過程,才得以發(fā)出指令,然后再由相應的傳出神經將指令傳至效應器一手,才使書寫動作得以進行??梢?,書寫活動是由“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手)”這5個部分組成的弧狀結構過程。大腦在其中起得作用尤為重要,書寫的順利進行有賴于大腦極其復雜的各個機能系統(tǒng)間的協(xié)調活動,其中任一環(huán)節(jié)的功能障礙,都會使書寫的進行受到影響。
四、筆跡受遺傳影響
書寫是以大腦為中樞,以各級神經元、感受器、效應器之間的電生化傳導為通路組成的反射弧。因此,筆跡的形成必然受到書寫者的腦、神經細胞的構置特點和神經沖動的電生化傳遞特點的制約,而這些因索通常是由生物遺傳因素所決定的。 每一個個體從上一代那里獲得包含在DNA中的遺傳信息,并根據遺傳信息形成肉體,遺傳信息決定了大腦皮層細胞配置和細胞層結構的個體差異。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大腦皮層細胞配置特點及細胞層結構特點,影響著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的特點。書寫活動與整個神經中樞有關,尤其與大腦的關系最為密切,它是腦神經、肌肉等器官協(xié)同操作的結果。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特點影響著書寫活動的特點,并通過這一結果——筆跡形成的特征反映出來。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特點對書寫活動的制約,也可以從氣質類型與筆跡特征之問的關系中反映出來。
五、筆跡受社會影響
不同的歷史時期,由于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觀念的不同,文字的書寫也有著個自不同的風格,如“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變”等等。實際上這種各個時期共同的風格,也正是各個歷史時期的差異所在。一個從小生活優(yōu)越的人與一個從小在艱苦環(huán)境下長大的人的字,其字體在字態(tài),字勢,風格等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同樣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筆跡特點也不同。一般來說,學生時代的字,由于還沒有定型,筆畫稚嫩,工整,拘謹:中年時期的字,筆畫熟練,流暢,個性突出:老年時候的字,筆畫老辣,略顯僵硬,不同的心境,筆跡也不一直,心態(tài)平和時,所寫筆跡端莊秀麗:心情急噪時,筆跡也浮躁潦草等,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字體的主要特征是不變的。而只有近期的字更能反映書寫者最近較穩(wěn)定的個性特征,情緒變化,心理特點等。
美國菲民克斯筆跡協(xié)會的副理事長威廉·莫讓曾說過:"職員流動的最大原因不是因為技能的缺乏,而是個性與工作的配合不當。"
我們在審閱簡歷的過程中通過筆跡分析,可以較全面、準確地認識和掌握求職者的個性特征、能力、特長、脾氣秉性、意志行為、管理素質、品德以及興趣愛好等,根據這些特征科學地安排工作,做到人盡其才,才適其職,使人才配置合理化,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我們的招聘風險,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對于個人而言,也更有易于個人的潛能得到最有效的發(fā)揮。
文章來源于:https://www.yuangongpx.com/198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