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培訓師一直沒有找到培訓師如何調(diào)動學員積極性和強化培訓效果的方法。其實,孔子早就給出了答案。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認為:一個人不到他傾全力去嘗試了解事理,但卻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會去啟示他的。不到他盡全力想要表達其內(nèi)心的想法,卻想不到合適言詞的程度,我是不會去開導他的。如果告訴他一個角落是這樣的,他還不能推悟出其它三個角落也是一樣的,那我就不會再多說什么了.。
孔子認為,做好培訓一定是要使學員能夠認真的思考、全力的思考,要挑戰(zhàn)思考極限,只有當學員經(jīng)過努力思考后老師再啟發(fā)他們得到結(jié)論,學員映像才會深刻,教學的效果才可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理想效果。
孔子觀點中的時機是:不憤、不悱;方法是:啟、發(fā)??梢?,培訓首先的是要讓學員參與培訓之中,而不是老師口若懸河的獨角演講,許多人認為自己很有才,一上講臺便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甚為洋洋得意,滿以為會博得學員們的喝彩,其結(jié)果適得其反,因為你給與學員的除開壓力還是壓力,學員很難參與培訓之中,而只是被動的接受。因此,學習孔子的思想很有現(xiàn)實意義,一定是要盡力讓學員參與并不斷地思考。在此基礎上再用啟、發(fā)的方法引導學員悟出你想讓他們明白的道理,并做到舉一反三,才是培訓師追求的境界。請你記住,培訓不是你告訴學員什么觀點,而是學員自我發(fā)現(xiàn)知識,培訓人員幫助其發(fā)現(xiàn)知識和真理的過程。你要引導學員自己說出答案。
可見,培訓和一般意義上的學科教育是不一樣的,那種認為只要老師講得好教學效果就一定好的觀點在培訓中應該該為不但老師要講得好,而且要老師引導學員思考得好。
所以,向孔子學培訓的第一招就是最大限度地帶領學員思考并啟、發(fā)學員悟出道理。請問,你悟到了嗎?讓我們衷心地感謝孔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