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父母天天沖孩子喊:“你瞧人家考100分,你才考80分;人家當大隊長,你才小隊長 ,人家比賽得第一名,你才得第10名,我怎么養(yǎng)了你這么個不爭氣的兒子!”
兒子生氣了,也沖父親喊:“爸,你瞧人家李叔叔當局長,你怎么才當小科長?人家張 叔叔每月掙5千,你怎么才掙2千?人家隔壁王大哥家有個‘大屏幕’,咱家怎么才是21寸的 電視?我怎么有你這么個爸爸?”
爸爸一聽急眼了:“小子,別跟人家比,人比人氣死人!”
兒子說:“那您怎么老拿我和別人比呀?”
爸爸啞口無言,聰明的孩子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仔細想想,生活中不就是這樣:自己過自己的日子,用不著和別人家比!他家有什么和你家 沒關系,中國老百姓都懂得這點,所以大家心平氣和地享受著各自的生活。
對孩子也是同樣!
教育的目的,在于讓“不同”的孩子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孩子接受教育目的, 也是尋找“最真實的自己”。不必總讓自己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競爭,應該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
“你真棒!”這句話,正是開啟孩子心靈寶藏的一把金鑰匙。
我常常和孩子們說:你的爸爸媽媽有千千萬萬的精子和卵子,在結合中都壯烈地“犧牲”了 , 只有一個最棒的精子和最棒的一個卵子結合成功了,創(chuàng)造了人,而這個人就是你!你生下來 就是最棒的,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任務就是把你“棒”的地方奉獻給這個社會,讓世界因為 有了你 而更美麗!你沒有理由瞧不起自己,即使大家都瞧不起你,你也要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 ,我一定能行!”“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吧!”
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個性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渴望聽到喝彩!
美國有一個家庭,母親是俄羅斯人,她不懂英語,根本看不懂兒子的作業(yè),可是每次兒子把 作業(yè)拿回來讓她看,她都說:“棒極了!”然后小心異異地掛在客廳的墻壁上。客人來了, 她總要很自豪地玄耀:“瞧,我兒子寫得多棒!”其實兒子寫得并不好,可客人見主人這么說,便連連點頭附合:“不錯,不錯,真是不錯!”
兒子受到鼓勵,心想:“我明天還要比今天寫得更好!”于是,他的作業(yè)一天比一天 寫得好,學習成績一天比一天提高,后來終于成為一名優(yōu)秀學生,成長為一個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