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葵醴,姚葵醴講師,姚葵醴聯(lián)系方式,姚葵醴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經營管理顧問,培訓師,親子教育,姚體文化書法創(chuàng)作人
5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姚葵醴:抓住機遇,發(fā)展自己
2016-01-20 44182

本文摘自姚葵醴專著《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

 *

 

抓住機遇,發(fā)展自己。(鄧小平)

 *

 

創(chuàng)業(yè)案例:韓小紅創(chuàng)辦的北京慈銘健康體檢連鎖店。如今已經在全國發(fā)展了20多家體檢中心。

出生于醫(yī)學世家的韓小紅,從小熱愛書法,愛好文學,最喜歡的事就是獨自一個人聽著音樂,泡上一杯清茶,然后鋪開宣紙揮毫潑墨,寫下心中的詩篇……正是這個充滿詩意、被譽為“商界玫瑰”的奇女子,單槍匹馬闖入商界,4年就將企業(yè)發(fā)展成為亞洲最大的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機構之一?!澳信珠_體檢”,“提供免費早餐”等等,這些健康體檢的模式今天已經非常普遍了,卻是由慈銘健康體檢連鎖最先開創(chuàng)的。韓小紅的求學之路一直走得很順利,從大連醫(yī)科大學本科畢業(yè)后,她進了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1997年考取北京醫(yī)科大學的研究生,畢業(yè)后又順利地進入解放軍301醫(yī)院工作。2001年,韓小紅帶著德國海德堡大學的醫(yī)學博士學位回國,依舊回到解放軍301醫(yī)院工作。就在所有人都認為這位歸國女博士必將在腫瘤研究領域大顯身手時,她卻提出了轉業(yè)要求。當時,丈夫開門診部,由于經營不善,每個月都要賠錢。為了拯救這個虧損的門診部,韓小紅決定離開醫(yī)院回家創(chuàng)業(yè)。

要扭虧為盈,從哪里入手呢?她想到了自己關注已久的健康體檢。韓小紅在德國讀書的時候,經常進行社會調查,在調查中她發(fā)現,西方人對待病癥的理念是防病重于治病。反觀國內,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還是“沒病不去醫(yī)院”,結果造成了患者就醫(yī)晚、診斷晚、治療晚。找準了方向,明確了服務范圍和內容,20023月,韓小紅創(chuàng)建的第一家健康體檢機構在北京誕生了。

開業(yè)伊始,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每天只有零星的散客到來。但是到了9月,慈濟體檢接到了第一個大訂單,為北京市律師協(xié)會的8000名律師體檢。此前,律師協(xié)會組織體檢都是到三級甲等醫(yī)院,由于醫(yī)院的服務質量非常差,協(xié)會每次要出動8個人進行體檢的組織引導。韓小紅告訴對方:包括引導在內的許多工作都由體檢機構來擔當,協(xié)會只需提供確認律師身份的方法。對方非常高興,雙方一拍即合。從某種意義上說,律師是最挑剔的客人,為這樣的客戶服務無疑需要他們把體檢服務做到精細化、質量做到最佳化。如今,慈銘與北京律師協(xié)會的合作已經5年了,律師協(xié)會已經成了慈銘忠實的客戶之一。第二家慈濟連鎖店建設的時候,非典來了。在店面已經裝修,設備、員工到位的情況下,韓小紅決定堅持。雖然每個月僅支付員工工資就得30萬元左右,可是選擇堅持最終得到了回報,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更加關注,“健康產業(yè)”迅速升溫,慈銘體檢迎來了一個快速發(fā)展時期。就在企業(yè)快速發(fā)展的2004年,一場大火把再有半個月就要開張的第三家連鎖店燒得面目全非?!拔易鋈魏问虑槎加幸粋€底線,事情能壞到什么程度,我都是經過計算的。我感覺只要是沒有超出底線的事情,就沒有可畏懼的?!表n小紅說。結果,經過重新裝修,第三家連鎖店依舊選擇了半個月后開業(yè)。 20056月,韓小紅和員工去韓國考察標準化體檢,一起體驗了無痛胃腸鏡檢查,體檢的報告在他們回國后傳來,韓小紅竟然患上了胃癌!作為腫瘤科醫(yī)生的她簡直難以置信。經過再次檢查后確診,確實是癌癥早期,如果不及時發(fā)現會很快惡化,韓小紅馬上進行了手術和化療。術后4個月,還在觀察期的她又投入了工作。 韓小紅挺過來了,很多人感嘆她的頑強,甚至稱她為“傳奇人物”。

她說:“在我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確實有很多奇特的經歷,災難總是一個接一個地落下來,又一個接一個地消失掉。可能是我從前的閱歷太單純了,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是一個多么堅韌、多么能夠迎難而上、多么沒有畏懼感的人,災難幫我重新認識了自己?!?span lang="EN-US">

“有時候我會主動邀請朋友來慈濟體檢,但他們往往會拒絕,并且表示自己本來很健康,一體檢就會檢查出一身的病癥。我覺得中國人對健康體檢的觀念需要改變。”韓小紅一直致力于健康體檢理念的宣傳,這個理念曾經讓她自己受益匪淺,也讓她感受過切膚之痛?!拔乙恢本拖胱尭赣H來慈銘檢查一下身體,但他總不樂意,后來我只好說讓他來體驗一下,提提意見,結果就檢查出了是癌癥晚期。作為一個醫(yī)生,我很清楚父親的生命周期,誰也無能為力,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無助?!闭劦礁赣H的去世,韓小紅懊悔不已。為此,她主動聯(lián)系北京市客戶協(xié)會,成立了北京市客戶協(xié)會北京慈銘大眾醫(yī)療健康消費教育學校,向廣大市民宣傳健康體檢的好處。除了健康體檢理念的傳播,韓小紅也格外重視企業(yè)形象的推廣。去參加一些商務會議,韓小紅往往是驅救護車前往。韓小紅解釋說:“公司也有奔馳、奧迪等商務車,但工作時間出門,我都會選擇救護車。因為我坐救護車參會,也是對慈銘最好的宣傳?!?韓小紅傾心于自己倡導的價值觀。為此,他們先后組織實施了“北京萬名的哥免費體檢”、“陽光1萬骨髓捐獻工程”等活動,還連續(xù)組織了不少公益活動,既培育了市場,也引導了員工的價值觀。她說:“做企業(yè)應以良心過濾,好企業(yè)贏取的是人心而非一時的鈔票。”

 *

 

創(chuàng)業(yè)案例:在一般人眼中,擦鞋職業(yè)是一個低下的行業(yè)。但是,突然的一天,當我們發(fā)現繁華的街頭赫然涌現大批環(huán)境優(yōu)雅、功能齊全、服務規(guī)范、休閑舒適的擦鞋吧、修鞋店、美鞋鋪;擦鞋師、修鞋師們登上大雅之堂開始了他們體面的職業(yè)生涯。針對現在很多大學畢業(yè)生苦于就業(yè)困難,卻看不起擦鞋行業(yè)。對此,“香港鞋博士”擦鞋、修鞋連鎖機構的創(chuàng)立者張建堯認為:

“觀念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簡單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簡單,別人忽略的領域往往隱藏著更大的商機。擦鞋修鞋不是也能做出大市場大利潤嗎?不是也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嗎?沒有文化的靠熱情、靠勤勞的雙手。有文化的發(fā)展空間更大,靠頭腦、靠管理、靠規(guī)范的服務,把所學知識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創(chuàng)業(yè)更會如魚得水。知識只有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價值才會有價值。很多偉人名人都與擦鞋有著不解之緣。林肯以自己有一個鞋匠父親為榮,安徒生的父親、秘魯總統(tǒng)托萊多也都當過擦鞋匠……擦鞋不是卑微的事情,為別人提供服務,為自己積累財富,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何樂而不為?成功只垂青那種不懈追求它的人。只要認定一個方向,腳踏實地堅持下去,成功遲早會到來?!?span lang="EN-US">

香港鞋博士擦鞋修鞋連鎖機構,從8平方的擦鞋鋪店主,到發(fā)展了3000余家加盟店的國際企業(yè)的老總,有了幾千萬的資產,可以說是成功的。但是,張建堯還有更大的目標,就是將行業(yè)產業(yè)化、國際化!

 *

 

創(chuàng)業(yè)案例:莉蓮弗農于1928318出生于德國,是一位實業(yè)家的女兒,莉蓮10歲時,全家于1937年因為納粹迫害而被迫逃到美國。弗農的父親是個愛孩子的父親,父親成為弗農的第一位榜樣,他的執(zhí)著頑強給年幼的莉蓮留下了深刻印象。弗農說他的執(zhí)著成為自己后來開拓型的經商婦女生涯中極好的榜樣:

我想我父親是我的榜樣,他的適應能力給我留下了深刻而久遠的印象。這是一種我所欣賞的現代人的品格——在狹小地域內回旋自如的本領,以及去做必須完成的事情。她說:我很欣賞他,一旦發(fā)現拉鏈不好銷了,他會另找東西先賣一段時間,然后再銷拉鏈。

弗農14歲少就在電影院當領票員,每小時賺10美分。她隨后又到糖果店當門店導購人員。她說這一經歷對自己以后企業(yè)家生活極有益處:這些工作都要與公眾交往,所以我學會如何對付各種各樣的人,能應付各種個性的人;這也讓我克服怕羞心理。

1946年,19歲的弗農進紐約大學攻讀心理學,三年級退學與男友結婚安居在一處郊區(qū)。

24歲時,弗農開始在餐桌上組建郵訂購物公司。她當時是一個23歲懷孕的家庭主婦,試圖為增添人了的家庭賺取額外的收入。她用2000美元的嫁妝錢投資于購買最初的一批錢夾和腰帶,并花了495美元在《十七》雜志上登廣告。弗農以創(chuàng)新者的風格行事,準備開拓別人未曾問津的新領域。弗農的創(chuàng)舉是提供客戶需要的別致的產品:提供印有人名的、僅此一家的、沒有大眾市場的產品。踏上別人不敢問津之地是大多數偉大企業(yè)家的共同呼聲,弗農正是這么做的。弗農最初的兩樣產品是腰帶和錢夾,包括個人化的特色。她首次郵購廣告在最初的12周內收到價值32000美元的訂貨額。弗農對未曾料到的成功欣喜若狂。她又刊登“標有人名的書簽”看看自己能否像第一回合這般幸運,這一新產品銷售額較前一次翻番。于是弗農頻頻推出新產品,走上了順道。她不僅取得了經濟上的成功,而且每種新產品都獲得了良好的聲譽。

1954年,27歲的弗農出版了16頁的黑白商品目錄冊,把它寄給125000位已有的和潛在的客戶,這一策略使她在1955年時的年贏利增加到15萬美元,而公司仍稱為弗農專營店。弗農在經營中仍身兼數職,她是目錄編輯、采購員,白天是郵購部經理,晚上充當財務主管。像所有偉大企業(yè)家一樣,弗農認為要在公司了解各方面經營情況。到1965年弗農38歲時,企業(yè)規(guī)模已足夠大,于是她成立了莉蓮·弗農公司,到1970年公司年贏利已達100萬美元。

她這樣總結自己的經營哲學:

1.經??紤]到別人。2.不厭其煩。3.花時間輕松一下。4.憑感覺決策。5.運用第六感覺和頭腦。

她始終堅定地關切客戶,公司的座右銘是:必須了解客戶。她說:你不能讓氣像員告訴你刮什么風,你必須自己收集信息,依靠自己良好的判斷行事,承認并糾正所犯的錯誤。

弗農一直作為公司主要采購員走遍世界,去尋找像她這樣的婦女想買的獨特而實用的禮品。弗農始終恪守自己的經商哲學:我從不銷售連自己家中也不想要的產品。另一句格言是盡量抓住每個機遇。

弗農說:我從不被自己的錯誤或缺點所擊敗或改變,我從中吸取教訓,變不利因素為有利的推動因素?,F在,弗農擁有六家名譽博士頭銜,她還是許多非贏利機構的董事,如紐約大學、希朗恩特學院、兒童藝術博物館等等。她已經成為那些企望成為開拓型企業(yè)家和婦女事業(yè)家,并希望有所突破的年輕婦女們的良好榜樣。

 *

 

創(chuàng)業(yè)案例:王永慶,1917年出生于臺灣省臺北市。王永慶7歲那年去念書,別家的孩子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王永慶穿的褲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上面還印著"中美合作"的字樣,他連鞋子都沒有,總是赤腳在泥濘的山路上奔波。勉強讀到小學畢業(yè)。15歲,一個人來到臺灣南部的嘉義縣城在一家米店里當上了小工。第二年,他覺得自己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了,就借了些錢做本錢,自己在嘉義開了家小小的米店。米店新開營業(yè)上就碰到了困難。原來,城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熟識的米店,而那些米店也總是緊緊地拴住這些老主顧。16歲的王永慶只好一家家地走訪附近的居民,好不容易說動一些住戶同意試用他的米。為了打開銷路,王永慶努力為他的新主顧做好服務:主動為客戶送上門,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況,家里有幾口人,每天大約要吃多少米……估計哪家買的米快要吃完了,他就主動把米送到那戶人家。他還免費為客戶提供服務,如掏出陳米、清洗米缸等;他的米店開門早關門晚,比其它米店每天要多營業(yè)4個小時以上,隨時買隨時送,有時客戶半夜里敲門,他也總是熱情地把米送到客戶家中。

經過王永慶的艱苦努力,他的米店的營業(yè)額大大超過了同行店家,越來越興旺。后來,他又開了一家碾米廠,自己買進稻子碾米出售,這樣不但利潤高,而且米的質量也更有保證。

1950年代初,臺灣急需發(fā)展的幾大行業(yè)是紡織、水泥、塑膠等工業(yè)。當時臺灣的化學工業(yè)中有地位有影響的企業(yè)家是何義,可是何義到國外考察后,認為臺灣的塑膠產品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日本的產品,所以不愿向臺灣的塑膠工業(yè)投資。出人意料的是,這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商人王永慶,卻主動表示愿意投資塑膠業(yè)。

消息傳出,王永慶的朋友都認為王永慶是想發(fā)財想昏了頭,紛紛勸他放棄這種異想天開的決定。當地一個有名的化學家,公然嘲笑王永慶根本不知道塑膠為何物,開辦塑膠廠肯定要傾家蕩產。其實,王永慶作出這個大膽的決定,并不是心血來潮,鋌而走險。他事先進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雖然他對塑膠工業(yè)還是外行,但他向許多專家、學者去討教,還拜訪了不少有名的實業(yè)家,對市場情況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過。他認為,燒堿生產地遍布臺灣,每年有70%的氯氣可以回收利用來制造PVC塑膠粉,這是發(fā)展塑膠工業(yè)的一個大好條件。

王永慶沒有被別人的冷嘲熱諷嚇倒,1954年與人合資50萬美元,創(chuàng)辦了臺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產。但果然如人們所預料的,立刻就遇到了銷售問題,首批產品100噸,在臺灣只銷出了20噸,明顯地供大于求。按照生意場上的常規(guī),供過于求時就應該減少生產,可王永慶卻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擴大生產。這一來,連他當初爭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著他冒險了,紛紛要求退出。精明過人的王永慶,竟敢背水一戰(zhàn),變賣了自己的全部財產,買下了公司的全部產權,使臺塑公司成為他獨資經營的產業(yè)。

王永慶有自己的算盤:他研究過日本的塑膠生產與銷售情況,當時日本的PVC塑膠粉產量是3000噸,而日本的人口不過是臺灣的10倍,所以他相信自己產品銷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過于求,而是因為價格太高——要想降低價格,就只有提高產量以降低成本。第二年他又投資成立了自己的塑膠產品加工廠南亞塑膠工廠,直接將一部分塑膠原料生產出成品供應市場。

事情的發(fā)展證明了王永慶的計算是正確的:隨著產品價格的降低,銷路自然打開了,臺塑公司和南亞公司雙雙大獲其利。從那以后塑膠粉的產量持續(xù)上升,從最初的年產1200噸發(fā)展到現在100萬噸,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膠粉粒生產企業(yè)。

身為億萬富翁的王永慶,對自己和家人都非常節(jié)儉。他公司的一位職員花了1000美元為王永慶的辦公室更換新地毯,結果惹得王永慶很不高興。他對于吃的原則是“簡便”,最愛吃的是家常的鹵肉飯。他對于穿的原則是“整潔”,每天早上跑步穿的運動鞋,一雙總要穿上好幾年。一條運動時用的毛巾據說用了近30年。

王永慶常常用“富不過三代”的古話告誡自己的子女,要他們自己創(chuàng)業(yè),不要依賴上輩的基業(yè)而坐享其成。他的兒子畢業(yè)后回到自己家的企業(yè)中,王永慶同樣要求他從最基層干起,經過課長、組長、廠長、副經理的逐級鍛煉,數年之后,才讓他擔任一個部門的負責人。

王永慶的女兒結婚,他陪送的嫁妝,除了一張無限期提供學習費用的憑據外,就是一把刮胡子刀,好讓女兒自己替丈夫刮胡子。而對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王永慶從不小氣,例如,汶川地震王永慶捐助1億元。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