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湘武,張湘武講師,張湘武聯(lián)系方式,張湘武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演講口才培訓專家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張湘武:回歸到儒釋道三種文化
2016-01-20 59646

                                   回歸到儒釋道三種文化

作者:釋大安:俗名魏磊,凈宗祖庭,江西廬山東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凈土》雜志主編。

      中國以禮儀文化著稱,從上古便如此。春秋戰(zhàn)國時禮崩樂壞,才有孔子、孟子應運而生,傳揚儒家文化,使其成為文化之魂。儒家文化作為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以及道教文化,構成了中國人初始的精神家園。到了東漢明帝年間,這種精神家園還缺一樣東西,就是終極的生命關懷。儒家文化比較注重現(xiàn)世的倫常,這固然是重要的,但生命的層次有不同的界面,還是應關心死后的問題,所以佛教對文人士大夫具有吸引力,第一次成為主導文化,又成功地把儒家、道教融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的精神家園。這種信仰格局至此延續(xù)到清朝。

      這種精神家園被打破,是在“五四”運動后,片面地向西方學習,否定傳統(tǒng)文化。建國后,新的意識形態(tài)繼續(xù)讓傳統(tǒng)文化邊緣化。如今,中國人離精神家園越來越遠,是一個失落精神家園的浪子。我們片面地學習西方,沒有把西方先進的東西學過來,往往學到了西方一些技術層面、功利層面甚至糟粕享樂層面的東西,并沒有把深沉的文化學過來,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又被邊緣化。由于我們沒有文化認同感,民族的自信心也沒法建立。現(xiàn)代的中國人大多數(shù)沒有信仰、沒有自信心,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xiàn)象。

       用儒家治世,用道家修身,用佛家修心,這就好像一個醫(yī)院,治病還健康是總目標,但要有不同的科室,有內(nèi)科、外科。要振興中華民族,一定要回歸到本土文化,儒釋道三種文化,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把失落的精神家園恢復。

(摘自2012年6月11日東江時報)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3969a.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