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開始他們的第一次考試,父母總會不自覺的盯著孩子的成績單上的分數(shù),分數(shù)高了就給孩子獎勵,分數(shù)低了就一頓數(shù)落,用成績來衡量孩子的一切。這樣就容易造成孩子在潛意識里有一種想法,只有我成績高的時候才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寶貝,只有成績好了才會愛我。以成績評價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在不健康的心理中成長。作為父母,該怎么正確的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不是要我們不關注,只是要用對方式
父母關心孩子的成績是必然的,因為成績在一定意義上也能反映出孩子掌握知識的程度,我不能說關注孩子的成績是父母的錯誤,但是、方式很重要。有一位老師,她是怎么看待孩子的成績的呢?每次考試過后,她不會第一時間詢問孩子考得如何,等到成績下來之后,會平靜的和孩子談論這次的不足和可取之處,基本不帶評論,事后也不再重提。她保持的態(tài)度就是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績,不把它作為衡量孩子的標準。
正確看待孩子的“粗心、馬虎”
考試過后,孩子經(jīng)常會說“哎呀,我太粗心了,要不是……”其實、粗心”只是為孩子和自己推脫責任的借口,本質(zhì)上是知識掌握不扎實或欠缺專注力。而培養(yǎng)孩子認真細致、腳踏實地的品質(zhì)和專注力、責任感都是父母的責任??荚嚪謹?shù)是果,學習過程是因,成績不好要解決的是因。告訴孩子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全力以赴,享受學習的過程,接受任何結(jié)果,你都會為他鼓掌。
正確看待偏科現(xiàn)象,允許孩子的不完美
有時,家長在看到成績單之后,是一邊欣喜一邊憂愁,比如孩子數(shù)學很好,英語卻不行。
其實,學校所開設的各種課程是將來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為了讓孩子全面而協(xié)調(diào)地發(fā)展,家長應該采用各種有效方法使孩子深刻理解、靈活應用這些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對于孩子所具有的特殊才能,家長要去挖掘,使其收獲更大。在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才能和興趣對其百行合理的培養(yǎng)。
看待學習效果要重于看待學習成績
父母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只盯著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更應該看孩子實際的學習效果。不能僅以分數(shù)作為評價孩子學業(yè)水平的唯一標準,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孩子考好了,不妨進行精神鼓勵;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要幫助孩子認真分析,找出失誤的原因,并鼓勵孩子繼續(xù)努力,這樣孩子才會情緒穩(wěn)定,自信心增強,身心各方面才會健康發(fā)展。孩子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這些都需要父母配合老師對孩子加以積極的引導。
成績,只是對孩子以往所學知識的一個檢測,不能說明現(xiàn)在,也不能代表未來。成績的好壞并不重要,只要孩子盡力了,有一個好的學習態(tài)度,父母就不必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以免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