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成立95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總書記圍繞黨的歷史和未來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由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網絡評論工作局指導,光明網出品的【學習時刻】欄目,今天連線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科研部主任韓慶祥,請他談談對總書記“七一”講話中“四個自信”的理解。
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來到光明網“學習時刻”欄目,我是中央黨校的韓慶祥。我今天要講的是總書記“七一”講話里所談到的四個自信的問題,就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個“更”是理解文化自信與“三個自信”關系的關鍵
十八大以后,總書記在不少場合都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同時他也講到了文化自信。但真正第一次把四個自信并齊的,是今年6月29號中央政治局進行的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今年的“七一”講話,總書記又強調了,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對文化自信加入了特別的闡釋,說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這三個“更”,是對過去所講的文化自信“更根本更重要”的解釋,也是講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間的關系。
更基礎:
文化自信是支撐“三個自信”的基礎
為什么說文化自信更基礎?因為文化自信是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那么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難支撐起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所以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進一步做到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更廣泛:
文化自信滲透在“三個自信”之中
第二,文化自信更廣泛。文化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動,一切方面,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不像道路、理論、制度自信都有特定的存在空間。比如說,道路自信講的是路徑,理論自信講的是行動指南,制度自信講的是行為規(guī)范。而文化自信不僅滲透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在人的一切活動一切方面都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響更廣泛。
更深厚:
文化自信內化于心將影響深遠
第三,文化自信更深厚。因為文化是人各項活動里面的基因,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一旦內化于心,就有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一旦文化自信樹立起來,這個影響就不僅是深厚的,而且是長遠的。這就是我對總書記講話“四個自信”的理解。